|
文/王红玉
有人把中国民生现状归结为这样几句话: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住不起,月薪不足一平米;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 总之一句话,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如上说法尽管不能代表整个群体,但无风不起浪。其实, 人生 在世,无外乎就是解决两件大事,一是活的事儿,一是死的事儿,如果老百姓觉得活也活不起死也死不起,那么,我们的生存状态肯定出了大问题。这关系到你死我活的话题,看似稀松平常,司空见惯,但当它们与金钱利益挂钩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味道。
死不起,不死了! 殡葬暴利让人 死不起 ,这是一个陈旧而又沉重的话题。看过一幅漫画,一个身穿寿衣的老头儿从火葬场一路狂奔而出,逃之夭夭,大呼曰: 太贵了,我不在这里火化! 虽然是漫画,但却表露了活人的心声。
我们权且避开 活不起 这个话题,只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站要花多少钱。先不说其他费用,单说死后盛敛所需的费用就能让你瞠目结舌。随着骨灰盒和公墓价格的飞涨,就有骨灰无处藏身之人了。一座不足两平米的墓穴,要卖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一个一尺多长的造价几百元钱的小小的骨灰盒子,能卖到几千甚至几万。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楼房价格与墓穴骨灰盒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了。这样一比,真是骨灰盒比电视机还贵,墓穴比房子还贵,如此一推算,真是死人比活人还金贵!但死了就得化,化了就得装,装了就得埋,总不能把那死人囫囵着摆在那儿占着活人的地儿给大家观瞻吧?总而言之,这装殓死人的钱,你是掏也得掏,不掏也得掏。
活人,需要解决住房的问题,这些年,活人住不起房子的事比比皆是,就拿我们这些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吧,八十年代,我们能够依靠自己不足一百元的月薪攒钱买房子,几年下来,肯定能攒下一套当时几千元钱的楼房。虽然那个时候工资很低,但房价也低,年轻人买房子很少靠 父母 。再看看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后辈们已经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了,但他们却只能依靠父母来解决房子问题,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收入与楼房的价格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障壁,他们无法翻越,几千元的月收入与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房价的反差之大实在让他们难以承受。而我们这些中老年人,活人的房子尚没解决好,死人的房子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想想,我们这一代人活得有多累,年轻时,自己为自己奋斗个房子,中年了,要为子女奋斗个房子,老年时还要为自己奋斗个墓穴,这也是房子。可以说,我们为房子奋斗了一辈子。无论活在世上,还是告别人间,我们都在为给自己找一个立锥之地而疲惫不堪着,而苟延残喘着。
而昂贵的墓穴依然昂贵着。对于我们普通百姓而言,纵使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生存的底线问题,但撒手人寰之后,生者要为死者付出大笔的丧葬费用,我们还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失去亲人之后还要被不合理的丧葬收费搞的焦头烂额。传统,文化,感情,面子,都无一例外地约束着他们,为了体面地把逝者送走而必须大张旗鼓地隆丧厚葬。
我曾经梦见自己死后抱着自己的骨灰盒子无处存放,估计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一想死后还要如此浪费,我决定还是坚强地活下去吧,但阎王叫你三更死,何曾留人到五更啊,生老病死乃 自然 规律,无法抗拒,万一实在活不动想不死都不成的时候,就由不得你了。所以我得为儿孙们着想,还是懂点事,提前立下个遗嘱吧,让我的儿孙们把我的骨灰直接扬了化做春泥去护花算了,也好光明磊落一把,也省得死人占了活人的地盘。
有生就有死,殡葬应该属于老百姓 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目前,住房改革正紧锣密鼓地在向福利分房和经济适用房的路上迈进,我们可不可以试想一下,把殡葬行业也看成是一项关系到民计民生的福利事业,也来应用一下福利分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原理,兴建大量的福利公墓和经济适用公墓呢?想想也许很可笑,但这样也确实能解决一下我们老百姓的根本问题:活得起,也死得起。
我们的生存原则是:退休前,攒阳宅,给孩子;退休后,攒阴宅,给自己。
王红玉,1966年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新站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