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对 生活 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只是由于时代环境不同、阅历不同、生活条件不同,人的 梦想 也不尽相同,但是处在同一个年代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人,他们的向往却会不约而同地不谋而合。下面,让我们循着记忆的闸门一同感受一下如今早已过时的渴望,或许在你我的心底会产生同样的共鸣。
最好吃的 白蒸馍
在70年末80年代初,农村生产力还相当落后,人们靠劳动积攒点农家肥来维持田地的生机,地力有限,再加上抗击 自然 灾害的能力不强,又无现代化的耕作机械,化肥紧缺,只能靠天吃饭。这种情况下,人们在选择农作物时只能选择一些既投资小又保收的品种来种,红薯被当之无愧地选为首选品种。而作为细粮的小麦由于产量太低无法保障一家人的生活,种的少产量也少,就显得无比金贵,被理所当然地推到了 好面 的位子上,成为小麦面粉的代名词,直到如今,在农村一说起 好面 就知道是小麦面粉。小麦产量少的年代里,一般人家只有过年才能蒸上几笼 白蒸馍 ,用来打牙祭和招待客人。可见,在特殊的年代里, 白蒸馍 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那时候,我作为 父母 七个子女中的唯一男孩, 好面 馍作为不发达的农村市场上很少流通的奢侈品,母亲总爱隔三差五地给我买上几个,放在姊妹几个找不到的地方,专给我留着。那时候,我是姊妹和邻家孩子羡慕的 宝贝蛋 。如今,当年令人吃得厌倦的红薯早已成为城乡群众调剂生活的 抢手货 , 白蒸馍 已远不及红薯的诱惑力,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最好吃的还是 白蒸馍 ,不仅因为它在时代中的特殊性,更多的是它打牙祭时的那份满足,令人刻骨铭心。
最神圣的楼房
大公社分小公社那会儿,离我们最近的集市成了我们如今的乡政府所在地,不久,街上建起了两层高的楼房,是所谓的 合作社 售货部,也是一段时间内在人们心目中享有盛誉的大楼。那时候,在土墙房、茅草屋普遍,砖瓦房较少的农村,楼房无疑是人们可望不可及的产物。建楼房那会儿,群众像看风景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争相目睹这一宏伟的建筑。那时候的我,正处于童年时期,交通不便,独立赶集的机会又少,每次踏上大楼,心底就会由衷地升起一份神圣感,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份渴望,我要是能像营业员那样在大楼里工作生活该多好啊。后来,考入大学后,见惯了城里的高楼大厦,再后来,农村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楼房,但与家乡 合作社 的那座大楼比起来总觉得黯然失色。不为别的,因为是它第一次引发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最好看的电视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大发挥,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提高,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但文化生活的需求还一时难以得到满足,有时为看上一场电影,要跑上10多里路。记得在1986年临近春节前夕,通过做商贩生意使家庭有了些积蓄的 父亲 从市里买回了一台银河17寸黑白电视机。这在当时我们的村子是破天荒的事情。早早就知道消息的我,一放学就撒起欢儿往家跑,渴望早一眼看见那稀罕的玩意儿,那个兴奋劲儿如今想起来还能提到嗓子里。不大会儿,消息传遍村子,邻居纷纷赶来一睹电视的风采。虽是一台黑白电视机,比起现在最豪华的家庭影院 金贵 多了,这在当时的确给家里挣了不少面子。从那时起,一段时间内,家里每晚都会聚集一些人,屋内坐不下,邻居们就会七手八脚地在院子里支起桌凳,把电视搬过去,直看到曲终人散才肯散场。当时由于农村经常停电,一些看在兴头上的电视剧常常因为断电而令人大为扫兴,所以那时每晚的最大祈求就是别停电。为了能每晚都看上电视剧,姊妹几个又央求父亲买回了电瓶,解决了没电时也能看上电视剧的问题。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逐渐普及了电视,换上了彩电,而从最初的那台银河牌电视机上看到的《星星知我心》、《流氓大亨》、《篱笆、女人和狗》等电视剧却永久地留在了记忆中。因为这台电视不仅代表了 大锅饭 、 计划经济 时代的结束,也代表着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美好生活的开端。
【作者简介】:宋会良,网名水自成溪,河南商丘市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