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卢喜平
我喜欢银杏树 喜欢它美丽的别名 白果树 、 公孙树 ;喜欢它春的嫩芽、夏的葱郁、秋的金黄、冬的高大挺秀;喜欢它别致的扇形叶子,让我无限遐想,让爸爸风干收藏,熬水泡脚,尽享其 杀菌消毒,预防心脑血管病 的功效;当然果实也很喜欢,因为妈妈擅长用白果做各种美食,或煎或煮或炸,怎样做出来我都会吃到被家人提醒 够数了,不可再吃啦! 的地步。其实说到白果美食,不仅我爱吃,而且全家人都爱吃:奶奶最满意的是妈妈做的白果拌馅饺子,口口饺子都能感知到妈妈 祝福 高寿 的良苦用心;妈妈自己也很乐意吃白果饭,她说 养颜美容,何乐不为? ;最牛的是我弟,他说 你们都OUT啦,如今银杏已做成养生挂面、醋、洋酒等多种食品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喜欢吃银杏口味的人随时都能吃到啦,还省得劳累老妈!还有新研制的银杏洗涤液,天然无毒抑菌袪渍,还是上等的洗涤用品呢。 由此可见,银杏树浑身是宝,我们家对银杏树的喜欢不仅仅是我!
不过,如果有人问我 最喜欢哪里的银杏树? 我会肯定地回答 汉中! 因为那里有一个人把银杏树种在我的心中!这个人就是 汉中社会福利院 的前身 西北儿童教养院 的创办人 智澄!
智澄(1902-1950)男,字镜如,山西忻县(今忻州市)遊邀(俗称 牛叫 )村人。幼年就读于祖父办的私垫,毕业于忻县中学堂。20年代考入燕京大学,后转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学习。毕业后,赴新加坡等地服务于华侨 教育 事业,教中国语文,卓有成效。北伐战争开始后,智澄受革命之感召,毅然回国参加了北伐军。 七七事变 后,智澄从事抗战救亡工作,流亡到武汉、重庆。一路上,看到很多难童因饥寒交迫而夭亡,他心如刀割。出于 为苦难中的民族多保留一份血脉 的想法,智澄找到国民政府的赈济委员会,随后又找到了德高望重的宋庆龄。听到战后逃难孩子的悲惨境况,宋庆龄流下了眼泪,当智澄提出要收容和教养战争难童后,宋庆龄感慨地说: 这一重任,舍君其谁!
1939年8月,国民政府下令指示账济委员会派智澄在陕南汉中筹建 西北儿童教养院 。智澄于是年8月10日带领10余人来到汉中开始筹建,于11月11日西北儿童教养院宣告正式成立,12月1日开始收容沦陷区流亡难童和抗日阵亡战土子女。西北儿童教养院一直延续到1949年汉中解放,校长一直都是智澄。十年间,教养院收养了近3000名难童,规模之大、收容难童之多,堪称西北之最。十年间,智澄为难童所付出的心血无人能比,最后以生命换取千余人衣食的壮举感动了天地。以至于他培养的这些难童长大后遍布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他们中有高官、有教授、有 诗人 、有医生、有画家、有工程师,可以说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实现了他所希望的 成为未来建国的人才 的教育目的。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原址上成立了汉中地区社会福利院。
智澄一生爱生如子,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用生命谱写了一段爱国重教的传奇,《汉中日报》(2015年9月8日)特刊·抗战中的汉中做了整版报道。他培育的这些儿童为了纪念他自愿捐资,加之民政支持,在他百岁诞生之际,塑了铜像,立了 一代师表 石碑,还修建了以智先生的字命名的 镜如亭 ,有《交流》杂志(2014.11)全册载之。
这就是智澄先生,我心目中那位栽种银杏树的人!
也许他在西教院的土地上未曾亲手种下一棵银杏树,但他把银杏树正直、挺拔、奉献一切的品质如种子般种在了这片土地上,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到处充满着 爱 !看如今的汉中社会福利院,他们像智澄当年一样,用无私的爱,让三无对象、残疾人、精神病人等都在这里享受到家的温暖、国的繁荣!
因此说,我喜欢银杏树,尤其喜欢汉中的银杏树。
汉中的银杏树 我心中的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