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收起左侧

宠物伴老年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6666
主题
45
精华
0
墨水
120

发表于 2022-2-21 2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前,我国的家庭人口多,家庭观念重,家中从来不缺人气,养猫狗的主要目的是看家护院抓老鼠。如今,人们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需求层次也随之提升,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由以前的大家庭慢慢分散成了小家庭,子女长大成人,外出工作谋生,很多小家庭进入“空巢”状态,孤独的老年人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养宠物大军,着实赶上了时尚新潮。哈尔滨市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最近有很多老年人到社区咨询事情时身边都跟着一只小狗,老人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小狗,跟小狗说话的语气也跟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一样。“很多老人都养了宠物,独居老人占了很大比例。”
宠物助老人健康生活
电影《导盲犬小Q》的热播,让我们记住了那只忠实的、伴随主人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导盲犬。尽管我国暂时还没有导盲犬,但许多老人都会选择宠物作为自己生活的“开心果”。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郑日昌教授参与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与没有饲养宠物的老人相比,有宠物的老人在生理、心理方面都更加健康,因为宠物能为老人提供安全感,满足老人需要关注的心理,缓解老人的孤独感。
成都老人杨树芬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读书工作,每到过年,孩子们都会从外地带很多礼物回来看她,一家人相聚。可是,因为老伴去世得早,“空巢”这个词才是杨树芬老人平常生活的写照,陪伴老人的是一只叫小白的萨摩犬。“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们天天都在一起,这狗有人性,你说啥它都懂。”杨树芬说这番话时,眼神一直停留在小白身上。杨树芬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眼神流露出对小白的无限喜爱与不舍,“小白就像我的小跟班,我走到哪里,小白就跟到哪里。”
“丁丁就像我的孙子一样,它完全是我家的一口人了。”73岁的退休老教授陈治国说起自己和老伴饲养的小狗丁丁时,祖孙般的亲情溢于言表。像所有空巢家庭一样,陈教授和老伴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有一段时间老伴患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看病吃药花了不少钱,但效果不大。后来,丁丁出现了,老伴与丁丁朝夕相处,与它一道散步、玩耍、嬉戏,老伴的精神疾病奇迹般地开始好转。像陈教授的老伴这样因养宠物而使病情得到缓解的例子并不罕见。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咨询师裴瑾莹介绍说,“养宠物可将很多情感投注到宠物身上,满足主人照顾他人、交流、依恋的心理需求,减少抑郁、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进而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力,甚至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美国一项对饲养宠物与健康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饲养宠物的心脏病患者在离开医院后一年内存活几率要高出不饲养宠物的病人。在饲养宠物的病人中仅有6 010的人在一年内去世,而不饲养宠物的病人中去世者占28%。
据了解,“动物疗法”在治疗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病人和自杀倾向患者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北京回龙观医院朱凤艳医师说:“每个动物在参与治疗时会有特殊治疗功效。如养猫可以治疗抑郁症,养鸟可以治疗神经官能症,养马可以调治焦虑症,养鱼可以治疗紧张型强迫综合症等。而且宠物有着人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开展动物治疗的机构非常少。”
宠物也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份关爱。饲养宠物的一项主要责任就是给宠物喂食.而喂食不仅是一种极大的乐趣,更有助于建立相互间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老人与宠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支持和关怀,双方都成为对方倾注爱心的对象,并且都获得对方毫无保留的回报。在生活压力变得不堪承受时,这种关爱往往会成为鼓励生存的源泉。特别是在老人的生活环境出现重大变故时,宠物往往能成为他们生命的主动力。一项研究发现,在亲朋好友死后,养宠物的老年人更容易调节自己的悲痛情绪,从失去亲人的痛苦当中走出来。
养宠物还可以为老年人创造更多与社会交往的机会。暮年的生活会出现许多变化,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继续维持与社会的交往。养宠物的老年人每天要带宠物出去散步,这不仅无形中增加了老人的运动量,对老人的健康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还必然增加老人与他人交际的机会,让老人逐渐重新社会化,从而减缓衰老的速度。
切勿患上“宠物依赖症”
调查发现,孤独感是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共性。但可爱的宠物在带给老人欢乐的同时,也有一些隐忧需要特别注意。由于儿女们工作忙,很少有时间能陪陪老人,有的空巢老人就把宠物上升到家庭成员的高度,整天和宠物呆在一起,有什么好东西宁肯自己不吃也要喂宠物,甚至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当宠物丢失或死亡时就茶饭不思,感觉生活没有意思。心理医生表示,现在很多空巢老人把宠物当成精神寄托,甚至患上了“宠物依赖症”。
“宠物依赖症”是指部分宠物主人因为内心空虚、寂寞等,将感情过多倾注到所饲养的宠物身上的一种“代偿行为”。
重庆某公司职员张女士的母亲因宠物狗走失整日无精打采。据张女士介绍,四年前,为了不让退休独自在家的母亲感觉孤单,她特意从朋友那抱回了宠物狗欢欢。从此,欢欢和母亲形影不离。半个月前,欢欢跑丢了,张女士的母亲找遍了附近的几条街道,直到晚上1点多,张女士才将母亲拉回家。可睡了不到2个小时,老太太又独自出门寻找欢欢。近几日,老人不仅发疯似地四处张贴“重金寻狗”启事,而且每隔一会儿就开一次门,看欢欢是否回来了。
两年前,河北保定的梁大爷退休了,梁大爷的儿子送给梁大爷一只小狗,这只叫“贝贝”的小狗给老人算是解了闷儿了。可不幸的是,今年春节前小狗被车撞死了,李大爷伤心不已,茶不思饭不想,整个春节家里一点乐呵劲都没有,就算有亲戚来家中拜年,也高兴不起来,有人一提起“贝贝”这两个字,老人的眼泪就下来了,血压也上去了。
浙江宁波的陆老伯和老伴都已60多岁,在北京上班的儿子逢年过节才会回家看望老人。跟张女士和梁大爷的儿子的出发点一样,为了缓解老人的孤独感,1999年,陆老伯的儿子送给老两口一只京巴犬。聪明伶俐的京巴犬很快就讨得老两口的欢心,陆老伯更是把京巴犬当作“女儿”看待。2011年,已经12岁“高龄”的京巴犬出现不吃不喝、精神不振的症状。老两口带着京巴犬四处求医,可京巴犬还是寿终正寝了。爱犬死亡后,伤心的陆大伯几天没吃东西,一病不起。后经心理医生诊断,张女士的母亲、河北保定的梁大爷和这位陆大伯都患上了同一种心理疾病——宠物依赖症。
心理学家指出,“宠物依赖症”的产生与每个人的人格发展、过往经历、价值观、个人素质等相关,而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正是“宠物依赖症”的潜在易发人群,其中的原因与老人内心的寂寞、孤独、失落直接相关。现在很多老人因为儿女不在身边,在亲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往往对宠物寄托了更为深厚的情感,更容易陷入“依赖宠物的情结”中不能自拔。其实,这正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亲情缺失,他们对宠物过度依赖的背后,是一颗颗孤独、寂寞的心。老年心理专家表示,“宠物依赖症”症状一旦持续超过两周,就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否则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
宠物依赖症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来判断:一是如果离开了宠物,情绪波动大,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念头;二是因为养宠物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三是因为养宠物而减少与外界的联系,降低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各方使力避免老人深陷
宠物的寿命通常只有十几年,像其他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样,拥有它,就难免有失去的时候。在不幸发生时,老人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平静面对。同时,老年人应认识到养宠物只是老年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
老人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感到孤独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包括喂养宠物,但一定要把握好“宠物就是宠物,而不是子女”这个度。更重要的是,老人应多与人交流,一方面多与自己的老伴交流,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找一个伴侣,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另一方面是回归社会,多与同龄人交流。在与各种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努力与人和睦相处。如果自命清高,遇到困难不肯求助于人,或者对别人的困难不屑一顾,结果必然会加剧自己的孤独感。所以,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其实,宠物完全可以充当“外交使者”,老人在遛宠物的时候,可以通过和其他宠物主人交流,结交新朋友,接受新信息。此外,要尽量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从看书、习字、画画、练琴,打拳、击剑、种花等活动中获得乐趣,学会自我减压及处理各种感情问题。
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更需要来自儿女的亲情慰藉和呵护,因此,子女晚辈应该多和老人交流沟通,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作为儿女,不要认为给老人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就够了,而应该常回家看看,常陪父母聊聊天,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他们适当的帮助,不要让他们寂寞地把宠物当成“儿子”“女儿”,毕竟那份沉甸甸的爱,那些看似“通人性”的宠物们实际上是承载不起的。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子女还应鼓励和带老人出去走亲访友,有意识地为老人寻找一个适合的社交圈等。
避免老人依赖宠物,更需要整个社会重视和关注现代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多创造适合老年人社交、收费低、安全有保障的场所。政府等职能部门更要把“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场所”作为福利事业来抓,招募更多的志愿者、义工等为老人服务,多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进行义务的心理疏导,多为老人提供陪聊、心理咨询等义务服务。今年70岁的重庆老人郑成军在老伴去世后,一直和家里的宠物狗小黑生活在一起,只有在和小黑说话的时候,老人才显得不那么落寞。后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3月的一天,两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郑家,与老人谈社会发展,谈生活变化,还变着戏法哄老人高兴。郑成军本来就是个善谈的人,敞开心扉后,他的话也多了起来,老人仿佛一下年轻了’很多。天气好的时候,志愿者还会带着老人和小黑去附近的公园、健身广场等地方闲逛,老人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郑成军自己也感觉到,除了照顾小黑,生活中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做。
老人或许还可以将对子女的“小爱”升华为对他人的“大爱”,在社区、公益机构里担任一份义工工作,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基于“接续老人社会关系”的理念,上海在政府实事项目中新增了“老伙伴计划”,即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的“爱心结对”。该计划更看重老人社会关系的重构,“通过计划,由社区老人当中的活跃分子带动足不出户、甚至封闭在家的老人走出家门,参与活动,由专业社工教会他们正视接受老去的事实,学会健康、科学养老”。
相关部门还应该推出更多适宜的养老模式,并完善社会服务,建立针对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这一群体的日常关怀和应急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