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收起左侧

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诱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22
主题
51
精华
0
墨水
140

发表于 2022-2-21 2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与人均水平的逐渐提升,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社会变型转轨,企业内部对职业分工也更加精确,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高,因此,就导致了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归因,从个人、家庭、社会等角度出发,主要提出了怎样调整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对于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普及,希望可以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从而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机制 偏差归因
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们来说,既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又使他们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现在,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成为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双向选择”的模式,摒弃了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接踵而至,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当然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包含在里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就业心理偏差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大学生本身的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给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就导致了大学生就业中心理存在偏差,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找到有效地疏导对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1存在焦虑心理和依赖心理
焦虑就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者是没有根据的恐惧,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是人们遇到某些挑战、困难等时出现发作性(持续性)情绪焦虑、紧张、恐惧等基本特征的一种病态心理。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收到了很大的挫折,就会产生焦虑心理,主要变现:毕业后感觉在选择和诱惑面前无所适从;对于就业单位急于求成;有的甚至是想付出的努力小而得到收入颇菲的工作,可是实际与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往往事与愿违。这类大学生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面对如此激烈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竞争中不知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没有主见、自信心不足,依赖他人(家长、同学、教师等社会关系)。这类学生在就业中消极等待,没有运用良好的心态主动求职与竞争。因此,学生一方面失去了就业时检验、磨练自己,没有给自己了解和适应当前社会的现状,另一方面处于被动境界。
1.2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将现实社会和自我理想进行有机结合,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普遍偏高,因此,在择业的过程中会将替我条件提升,选择大城市、好的岗位、高薪水等,对于选才的小单位或者是小城市的企业不重视,这类大学生对就业过于理想化,同时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还有就是对就业困难的思想准备不充分,有的学生还会与用人单位随便签订劳动合同,还会随便的解除合约。还有一些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对自我评价进行贬低,觉得现在的自己很无能,找不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类大学生不能够直视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徘徊,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没有主见的人事不能做到知己知彼。
1.3大学生从众心理问题
第一,盲目跟随主流追求热门职位。有的大学生存在盲流,忽视自己的专业特征与特长。有的大学生盲从,想要去上海或沿海的城市找工作,或者是听从别人的说法,哪个行业热门就去哪个行业工作,例如金融和IT等,没有将自身专业和兴趣作参考。第二,攀比心理严重,大学生择业不是从自身的专业的特长出发,而是与某一个同学作为参照物,只看到别人的长处,忽视自己的长处,盲目攀比,最后得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位。第三,嫉妒心理。有的学生看到同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仅羡慕还敌视对方,内心不平衡。在这些情况下,有的学生贬低别人摆脱不平衡,有的会一直消沉下去。这些不仅影响了别人的发展更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1.4就业心理素质整体偏弱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偏低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中心点都是在校园内,没有在社会上实践过,而且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同时在校期间没有受到过挫折,因此,大学生的心理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有欠缺,情绪容易波动,不受控制,没有正面面对挫折的准备。因此,就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害怕失败。如果在就业和择业的过程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对自己失望,对未来没有信心,不思进取等。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归因
2.1个人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经常会产生矛盾。如果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不符合、社会需求与自身的实力矛盾等。再有就是现在大学生没有在社会上实践锻炼过,自我评价过高(低)、社会认识不足,只在乎眼前,所以,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会表现复杂的心理特征,在求职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就业。
2.2学校、家庭、社会教化不完善
造成大学生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或者是家庭中的社会教化还不是很完善。在学校,大学教育模式中还存在不合理的部分,或者是在一个家庭中的某一个成员溺爱孩子,严重束缚学生的心理成熟。因为,我国高等教育还不是很开放,学生的基本生活都是在校园中,所以,除了同学、老师以及家庭之外,与外界社会的交流少之又少,还没有过多的机会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磨练。学生对着书空谈,如果真到了社会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时,会出现不能承担这份重担。社会就业环境是很复杂的,对于离校的学生而言父母和教师是一个依靠,自力更生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
3.消除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3.1大学生自我心理的调适和家庭社会的心理帮助
第一,要客观的对待大学生就业前的个性。大学生在就业前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一个是自身的个性倾向,一个是自身的个性特征,因此,学生首先要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从而培养出成熟的就业心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根本上提升自己对就业的针对性,从而缓解就业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大学生还要根据社会的现实情况以及就业显示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在就业期间尽量降低攀比心理;大学生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不要盲目自大,更不要太过自卑,进行职业定位。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要进行心理调适,例如在面试前,先做好准备工作,从而提升自己的沟通方面的能力。如果在就业期间遇到挫折,那么要正面对待挫折,克服焦虑心理。第二,家庭要继续给予大学生一如既往的关怀和支持,努力助其实现人生的职业目标,但同时不要给大学生过多的和过高的职业期望,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积极奋斗,对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等待,相信他们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最终走向成功。还有,企业要主动承担一部分人才培养功能,允许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大学生进入。只有放宽进入的限制,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选拔人才。
3.2完善学校教育
第一,我们要提升就业的形式和政策教育,因此,学校应该将就业政策和形式作为教育重点,主要是为学生指引方向,指引学生毕业就业难以及未来就业方向等问题,鼓励学生就业与创业。第二,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调节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偏差。高等学校还应该拓宽就业市场,做好宣传工作,让用人单位了解就业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通道。同时,高等院校还可以开展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前的辅导课程,通过进行与就业相关的辅导课程,让应届毕业生更能了解就业的形式以及就业的技巧,为学生提供后勤保障。其次,加强对应届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业性较强的指导教师,主要是充分调查与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毕业生更能认识自身的特长、特点等优势以及不足,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就业心理障碍,保持优质的就业心态。第三,高等院校还要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通过整理传递给大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加强就业指导,调整学生就业心理偏差等问题。
3.3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在如此激烈的大学生人才市场,综合素质才是大学毕业生人才市场的竞争,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准备,在日常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自信心与竞争力,把自己变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指引学生自我分析与理解,让大学生走出攀比以及从中等歧途。
4.结语
影响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平衡发展的关键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可是,大学生就业与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这几个方面着手,为保证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应采取不同的手段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时存在的心理偏差等主要问题。
注:河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sz135005)
参考文献:
[1]倪钢、林伟英、周海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9,04:102-103.
[2]王耀华、叶青.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归因及对策研究分析——基于福建省四大高校的调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174-175.
[3]董军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694-696.
[4]姚轶蓝.大学生就业心理机制及其偏差归因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02:49-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