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及其园林应用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9190
主题
48
精华
0
墨水
124

发表于 2022-2-21 20: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在对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及其园林应用进行了探讨。建设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不仅对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起到了种质保护、引种驯化和科普展示的作用,还为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营造了优美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S68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066-03
杜鹃花是世界四大著名花卉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名花和三大野生园艺植物的来源之一。杜鹃属是杜鹃花科中最大的属,全世界约有1 000余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主产东亚和东南亚,2种分布至北极地区,1种产于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不产。中国约有杜鹃花542种,占世界杜鹃花种类的1/2以上,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长江以北种类很少[1]。杜鹃属植物除锦绣杜鹃、西洋杜鹃和一些栽培品种常见于园林栽培外,其他种类几乎没有,开发保存利用该属植物资源已迫在眉睫。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隶属湖南省林业厅管辖,是集科研、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事业单位,园内机构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生产管理经验丰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对于开发利用并保存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推进中国杜鹃属种质资源保存库的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位于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占地30hm2,约占全园面积的21%,西临植物园主入口,东接樱花园,在植物园内占据最佳地段。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位于长沙市南部——雨花区洞井镇境内,地处东经113°01′30″,北纬28°06′40″,面积140hm2。地貌为低丘岗地,最高海拔106m,最低海拔50m,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1 400.6mm,年均相对湿度80%,年均日照时数1 726h。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土壤系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上发育的酸性红壤,pH值4.0~5.5,石砾含量较多。经过几十年的造林绿化,土壤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土层较深厚,肥力中等。
2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及保存现状
2.1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
杜鹃属植物均为木本植物,常绿或落叶灌木,少数为乔木;花大而艳丽,花色丰富,花型多变,花期长;观赏价值极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2],常应用于园林绿地,也广泛用于盆栽、盆景等。据调查统计,湖南约有杜鹃属植物53种,1亚种,1变种[3-5]。湖南产的杜鹃属植物中,除毛锦杜鹃、杜鹃花2种在国外有分布外,其余均为中国特有植物。
2.2保存现状
据调查,国内某些植物园所引种栽培的杜鹃属植物仅是从种类的角度进行引种保存,而系统完整地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几乎为空白,许多珍贵品种,至今仍埋没山野,任其自生自灭,殊为可惜。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自2001年以来开始建设杜鹃属植物引种驯化专类园,目前已经引种省内及周边省份野生杜鹃属种质资源25种80个种源100余个居群,但是对于庞大的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而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建立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将确保其种质资源保存库成为收集中国杜鹃属植物类型丰富、材料众多、资料完全、鉴定准确的,具国内领先水平的种质收集保存示范基地,为进一步评价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提供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保护、挖掘和持续利用杜鹃类资源,对发展生物经济、抢占国际“杜鹃种质专利”具有战略意义。
3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与园林应用
在充分利用植物园原有自然资源基础上,科学合理建设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并确定将引种驯化、选育开发和科普展示作为建筑的主要内容,把整个保存库建设分为3个区(见图1),即:种质资源收集区、引种驯化及选育研究区、种质资源保护与展示区。共收集杜鹃属植物105种,750份种源、2 000份居群,进行繁育。
3.1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区
该区面积约3hm2,由于多数杜鹃适合于海拔较高的凉爽地带,所以将该区设于植物园北部山丘靠近水池地带。种质资源收集区的目的是重点收集和保护杜鹃属植物中价值大、观赏性强、开发利用价值高的珍稀种类、种源和居群,确保种质资源保存库成为中国杜鹃属植物类型丰富、材料众多、资料齐全、鉴定准确、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种质收集保存示范基地。该区收集种类见表1(其他保护展示区所展示和保护的种类除外)。
种质资源收集区主要以数量取胜,利用不同种类的杜鹃进行片植,形成种类繁多、花色丰富、观花期长的园林景观。
3.2引种驯化及选育利用研究区
该区面积2hm2,位于项目用地南部藕塘冲。杜鹃属植物是一种具有多种气候生态型的花卉,适应性广,具有极高的观赏及园林应用价值。但因其分布及对生境需求特殊,很多物种收集及栽培较难,导致我国引种驯化及播种育苗研究严重滞后。目前园林应用的杜鹃品种多为锦绣杜鹃的栽培品系[7,8]。而开展杜鹃属植物引种驯化、繁育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对不同海拔杜鹃物种(特别是高山亚高山类杜鹃)的引种驯化和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使杜鹃属植物能够由高山向平原、由野生到家栽合理过渡,对增加新的杜鹃属植物资源种类、扩大栽培范围、丰富园林植物种类以及发展商品生产和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打造杜鹃花种质资源品牌,为我国杜鹃属植物适生省份提供新的优良品种,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展示区
该区占地25hm2,占项目总面积的85%,保护展示区4个(见图2),其目的是在进行种质资源保护和繁育的同时,以展示种类和品种丰富的杜鹃属植物,对游人开展科普教育。重点保护和展示品种见表2。
3.3.1映山红类保护展示区。该区为植物园主要景点,面积14hm2,分为4个区域,主要栽植映山红类杜鹃。映山红类杜鹃种类繁多、花色艳丽、适应性强,是湖南省广泛栽植的品种。一区(三湘景园区):三湘景园是植物园现有的重要景点,景观条件较好,植被丰富。该区主要是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修补,根据映山红类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拟造出相应的生境,搭配原有乔灌木,构建出层次丰富、色彩艳丽的植物景观,并配以标识牌。沿游路种植不同花色、花期和形态各异的杜鹃形成花径,将各个重点景观串连起来。二区(主游步道观景平台南侧):该区在植物园主游步道观景平台(见图3)一侧,是游人主要的游赏区域,主要以映山红类杜鹃为主,片植形成花海景观。同时,在原有的花池中植入杜鹃属植物做成模纹花坛。三区(跑马场区域)和四区(项目场地东南角)则以映山红类杜鹃为主要地被植物,表现出百花争艳的繁华景象。
3.3.2常绿杜鹃类保护展示区。保护展示区3个,面积5hm2。常绿杜鹃类植物种类较多,适合在湖南广泛栽植,花色丰富艳丽,四季常绿,在主入口及主要景点重点展示。一区(植物园西入口大阶梯南侧):入口(见图4)是展示植物园景观的重要窗口,以适合在湖南生长、花色艳丽的常绿杜鹃类植物作为主要地被,片植形成花海,给游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二区(建设项目次入口东侧):该区北临植物园主游路,与之有一定的高差,因此结合地形片植观赏性强的常绿杜鹃类植物形成坡地景观。同时改造此处原有入口作为次入口,主要是增加杜鹃类植物,并与原有植物合理配植,搭配富有特色的指示牌,形成入口小景,吸引并引导游人。三区(森林游乐园景区):该区主要以保护和展示常绿杜鹃类植物为主。
3.3.3马银杜鹃类保护展示区。保护展示区面积1hm2,位于植物园北面。此处接植物园西入口,是游人进入北主游步道的重要观赏区域。因此,植被选择品种较为丰富、花色艳丽的马银花类杜鹃植物,设立标识牌,将保护展示和科普教育相结合。
3.3.4杜鹃栽培品种保护展示区。保护展示区2个,面积5hm2,以杜鹃栽培品种为主要地被植物,此类杜鹃品种适合于湖南亚热带气候,花色艳丽,易形成观赏性强的植物景观,将其栽植于重点观赏区域。保护展示一区(天际阁与露天舞台景区):该区是植物园现有重要景点,利用地形特点,在山坡上种植大量杜鹃栽培品种,结合原有的乔灌木资源,形成花海景观。天际阁景点主要是在广场前的乔木下配置杜鹃花池,并设置一些座凳供游人休憩和赏景。露天舞台景点主要是对其进行修葺与完善,结合周边景观开辟植物园重要景点——杜鹃广场。并在露天舞台西侧,利用植物园水库资源,依山就势营造溪流景观,在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满足游人“亲水”的特性。保护展示二区(项目建设地东面):此区重点保护和展示杜鹃栽培品种见表2,形成风景的同时进行科普教育。
4结语
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的建设,在生态优先与景观展示结合的基础上,将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引种驯化、科普展示与植物造景相结合,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培育出更多丰富多彩的园林观赏杜鹃品种,丰富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打造成一个特色突出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
由于杜鹃属植物分布广泛和对生境要求的特殊性,收集保护、引种驯化工程一直较难,我国需要在利用国内丰富的杜鹃属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加大科研力度培育出更多具有经济价值和园林观赏价值的杜鹃属植物品种,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5参考文献
[1] 张长芹.杜鹃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三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3] 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 祁承经,喻勋林.湖南种子植物总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57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 陈由庚,蔡幼华.杜鹃花[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 张长芹,高连明,薛润光,等.中国杜鹃花的保育现状和展望[J].广西科学,2004,11(4):345-362.
[8] 张春英.杜鹃花的育种发展及现代育种[J].山东林业科技,2005(3):77-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