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收起左侧

试论传统鹤文化在宫廷及民间的应用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5167
主题
53
精华
0
墨水
140

发表于 2022-2-27 18: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为2013年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鹤文化题材在中国画中的技法研究》(项目编号:2013102320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中华丹顶鹤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主流积极向上。丹顶鹤文化主要分为宫廷与民间两方面,不同的阶级制度与文化层次,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现象。要想更好的弘扬与发展鹤文化就要对它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
关键词:鹤文化;宫廷;民间;世俗;隐士
通讯作者:崔昊。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1
一、中国传统鹤文化概述
我国上古时期就有模仿鹤舞蹈的图腾,《穆天子传》中记载“天子射鹿于林中,乃饮于孟氏,爱舞白鹤之三八”。丹顶鹤体态优美,从头至尾呈现出红-—白—黑—白—黑的起伏状节奏感强的动态美,给人以美轮美奂的感觉,同时又是长寿、吉祥、忠贞爱情等多种寓意的象征。丹顶鹤的文化现象不仅渗透到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医学、体育以及民族风俗,而且还涵盖了整个华夏民族人群,它给予人们无限的创作源泉与想象空间,也是人们赋予它深厚文化内涵的美学基础。
二、丹顶鹤文化在中国传统宫廷与民间的相同应用
我国最找的文学作品《诗经》中记载;“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诗把鸣叫于杂草沼泽地的丹顶鹤,比喻成民间的贤人隐士,劝君王招之以用,故将此诗称作《招隐诗》。后吧皇帝招贤纳士的诏书称之为《鹤板》,字体则称之为《鹤书》。丹顶鹤也成为贤能隐士的专用名词,唐武帝亦把鹤成为“九皋处士”。唐朝李世民在御花园中养鹤,并写了多首关于诗文,《喜雪中》中能写道:“蕊间飞禁苑,鹤舞忆伊川。”李隆基在《春台望》中也有写到“太液池中下黄鹂,昆明水上映牵牛”说明唐朝以把丹顶鹤当做吉祥物来看待。到了元朝时期,元无帝组织凤、鹤歌舞竞赛,丹顶鹤已经晋升为与凤凰相媲美的吉祥物。《相鹤经》中说丹顶鹤“寿不可量”民间看重丹顶鹤长寿这一主题,在中国古代民间居所正堂中,基本上都会挂有丹顶鹤与松树、乌龟画在一起的中国画,称为“松鹤长寿”、“龟鹤延年”等,丹顶鹤的吉祥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丹顶鹤在传统宫廷及民间的不同应用
1、丹顶鹤在传统宫廷的应用
在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其中绘制的女娲与丹顶鹤惟妙惟肖,这充分说明在2000多年前,当时一些贵族已经把丹顶鹤看为载烦人升天的天界之物。由于道家思想的传播,宫廷贵族衣食无忧,渴望升天成仙。
东汉道家吸收阴阳家的思想,形成黄老道家学派,认为生命经过修炼,肉体与灵魂可以长生不死,达到现任的境界,从而“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同寿”,二和就是成仙的载体,仙人的坐骑,《鹤野为述律存道赋》中写道“常为仙人驾云上承刚风”。尤其是唐朝时期李氏宗族人物自己是庄子的后人,对道家极为推崇。 丹顶鹤成为成仙的在载体象征。 到了清朝时期,丹顶鹤已上升道宫殿之上,金銮殿之上出有龙腾图案之外,两只同和立于皇帝御座两旁,地位拙著。另外在文官一品朝服上绣有精致的丹顶鹤图案,这些充分的说明丹顶鹤在宫廷之上已经成为权利的象征。
2、顶鹤在民间的应用
民间以丹顶鹤为题材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涵盖了文化娱乐活动、建筑、民俗民风以及思想哲学等。如现存于浙江省的大型娱乐活动《跳仙鹤》、《百鸟灯》;当然还有众所周知的踩高跷,就是以何为主题模仿丹顶鹤的腿,截木续足而成的一种娱乐活动;折千纸鹤也成为大家所喜爱的一种祈福形式。由于道教的产生许多追随者追求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作为隐士,成为当时社会的新风尚,他们以丹顶鹤来寄托精神志向,故有“闲云野鹤”之称。北宋年间文人林君复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情节让人击节而叹,并广为流传。《周易·中孚》中写道:“鸣鹤再引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由丹顶鹤的鸣叫行为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也说成鹤鸣之士的友谊。丹顶鹤是一种极其忠于爱情的一种动物,一旦成偶终生为伴,一偶离之孤守一生。更有《双鹤铭》中记载的“生并栖兮中林,死同穴兮方岑”。让人肃穆以敬。中古古代民间虽然没有一夫一妻的法律制度,但是多以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让王公贵族汗颜。《庄子·齐物论》中写道:“六合,天地四方”人们在花瓶上绘有鹿与鹤的图案,取其谐音“六合太平”共祈天下太平。
丹顶鹤的文化传承经久不衰,是任何一种自然文化都无法替代与无法比拟的。丹顶鹤文化是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民族之瑰宝。它寄托着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意志。我们应该努力的弘扬以传承。是这颗明珠更加靓丽,更有内涵。
参考文献:
[1]崔昊.东北地域山水画笔墨语言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2]崔昊.中国山水画的题材与表现.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3]尹荣芳.鹤文化及其蕴涵.寻根.2011.10.10
[4]杨兆芬.鹤文化之探究.武夷科学.2006.06.15
[5]崔昊.刍议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学术高度的提升[J].长春:作家,2013,1(下)223-2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