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收起左侧

技术语境下的艺术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6888
主题
44
精华
0
墨水
114

发表于 2022-2-27 1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每一次根本性技术的发明都会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艺术变革也具有这种性质,现代艺术以强烈的革命态度表示出与传统价值观的决裂。艺术阐释的重心也从艺术创作和美学转向生产和消费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技术异化的批判,仍然具有警示作用;而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人文关怀的一种方式,在新时代的生态语境中,应该重新获取这些崇高意义。艺术变化与技术发展有直接的联系,除此之外,还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精神、观念、艺术家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综合考察这些因素,才能够探明艺术变革的真正原因。但未来发展情形仍然不明了,需要科学家和伦理学家共同努力。科技“由谁来控制”和“如何控制”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技术;艺术;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J1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2)04007907
在人类历史上,除了史前人类发明制造工具外,能够深远而又广泛地影响人和世界的关系,恐怕就是近代工业革命了。技术革命爆发后,欧美国家借助技术力量迅速展开了经济体制、海外殖民、文化精神、制度文明等方面的改进,一步步走向现代化。每一次根本性技术的发明都会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艺术变革也具有这种性质。近代工业革命后艺术变革异常活跃,人们习惯称之为现代主义艺术,以表示同传统艺术的决裂。是否具有“现代性”成为衡量艺术价值的一个标准。在这里,“现代性”观念虽然谈不上什么首创——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就用“现代性”来表示与传统艺术的决裂,但我们也可以看出技术变革对艺术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因此,有必要结合技术变革来研究艺术的变革。在技术史中,人们习惯以近代工业革命为界,将技术革命分为三次。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中的分期如下:
1.始生技术时代(eotechnic)。1000—1750年被称为始生技术时代,其特征是“水能—木材”的技术体系,即能源动力以水利资源和风力资源为主,工艺材料以木材、玻璃等为主,古代秩序没有被打乱,人们的新发明与传统生活融合为一个和谐而透明的混合体。
2.古技术时代(paleotechnic)。它包括资本主义工业化和1870年左右的工业革命,属于“煤炭—钢铁”技术体系,也就是“煤炭资本主义”或“煤炭文明”。这是一个遭遇批判的时代,资本家无视伦理道德、追求巨额利润、破坏环境,致使投入与产出极不平衡。
3.新技术时代(neotechnic)。从20世纪初开始,属于“电力—合金”技术体系。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机械问题,还在弥补上述技术的缺陷,为人类开辟了崭新远景。
但他本人在导言也谈道:“本书未能讨论近30年来的技术进步”,即不包括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在内。物质、能源、信息是这三次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在参考技术革命发展的连续性的基础上,笔者将近代技术革命之前的技术称为自然技术;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称为机械技术,重点是以能源获取和精密制造为主;将20世纪50年代后的技术革命称为虚拟技术,是物质、能源、信息三者的综合。这样分期虽然会遗漏众多细节,但特征鲜明,芒福德的“古技术时代”很容易使人误认为是史前技术时代。
一、艺术的生态环境
在自然技术时代,技术发明主要依赖物质形态的改变以及简单的杠杆力学原理,前者包括一些依赖冶炼、烧制技术来制造的工具,如青铜器、铁器、陶器等,这些技术显示出人类的智慧;后者中的机械力、风力、水力、马力等是人们利用的主要对象,如古罗马时代的投石机、12世纪的北欧风车。这些工具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罗马时代的建造技术、城市规划、道路、引水工程系统等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直至18世纪欧洲国家仍然没有超越这一水平。在技术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自然哲学家为我们提供了世界的构成图景,人与神、世界等处于宇宙整一性的亲和关系之中,意义、身份、价值、道德都被保持在这种整一性中。“神话既是世界,又是土壤”(谢林),艺术、诗歌、戏剧等都被认为是献给神的礼物,它们具有一种天然的神圣性。
在中世纪,工作被认为是一种赎罪方式,同宗教生活一样神圣,并与道德、伦理紧密相联,但不太关注工作速度,“重要的是工作的质量,手工业者的目标是达到匠师的标准,而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件艺术品。……产品必须带有其创造者个性的印迹,而且还要与创造者相配。”[1]维克用神、英雄和人这三个概念的统一性来表示这段时期人类生活的整一性。
12世纪后,欧洲技术变革速度明显加快,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兴起、工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第三等级的形成、宗教改革运动、欧洲市场的初步形成、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确立,都同欧洲这一时期第二次农业革命和经济技术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机械时钟原理在14世纪时已为人们所掌握,各教堂采用钟楼报时,世俗时间观逐渐渗入到宗教绝对时间观中去。时间观念、标准化被广泛应用到军团化和企业化中去, 15世纪,英国最早出现纺织业的技术改革,手工业工场开始采用机械分工进行生产。技术变革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世俗观念的普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表现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北方的尼德兰是资产阶级力量集中的地方,较之南方的意大利,艺术中的世俗观念贯彻得最彻底。
在自然理性的启蒙下,法国思想家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普及,人类将一步步达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幸福的状态。他们将希望寄托在技术发明上,煤炭资本主义取得了胜利,但代价也是惨重的:大气被污染、森林遭掠夺、土地流失、可耕地表被破坏,这些都需要几个世纪才能够恢复过来。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总结道:“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恢复的,它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进入了生物组织内。”手工艺作为联系人与世界的最后一根纽带被隔断了,世界的本源不再是人们思考的起点,整个世界充斥着机械产品,即使是机器,也是通过机器来制造的。在机器意识下,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物的力学运动、生命的进化、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也都赋予机械论的解释。社会结构变成二元对立关系——神性与世俗、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润与生命、工作与报酬等。机械“创造出了与其特征完全相反的怪物:不折不扣的混沌帝国。所吹嘘的‘劳动力的流行性’,难道不正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崩溃和家庭生活的解体吗?”[2]19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