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收起左侧

心脏病背后的心理阴影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2628
主题
60
精华
0
墨水
156

发表于 2022-2-27 19: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编的话
近百年来,众多医学专家在对冠心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及预后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后发现,冠心病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中缺少蔬果和精神应激8种危险因素关系密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使冠心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70%。目前,人们普遍对前7种危险因素比较了解,而对“精神应激”这一危险因素并不十分重视。精神应激,又称为精神心理问题,包括轻度抑郁、焦虑、紧张、悲观、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不和谐、家庭不和睦、感觉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等。如果这些精神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周 晗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业务院长,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
荣获河南省首届归国青年“创业之星”荣誉称号。擅长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心力衰竭以及各类心律失常的药物和介入治疗。2010~2012年任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2000~2003年公派赴法国留学,在冈城大学医疗中心学习起搏器植入及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在河南省率先开展了CRT/CRT-D、双腔ICD、房颤射频消融、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心室间隔部起搏以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至今已独立植入各类心脏起搏器1500余例(其中最小的手术病人2岁半,最大的93岁),成功完成各类射频消融术1000余例,完成冠脉造影、先心及PCI手术2000余例。
多年来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加的科研项目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等。
蹊跷的冠心病
在一次体力劳动后,张先生突发心绞痛,在医院做了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多处狭窄,冠心病是确定无疑。由于狭窄部位较多,不适合放心脏支架,张先生也不愿意做搭桥手术,“开刀?不愿意受那份罪!”医生只好通过用药保守治疗,但心绞痛时有发生。
没办法,张先生只好住进医院,但是一进病房,心绞痛再没犯过,等一出院,心绞痛又犯了。这个病人很奇怪,在医院没事儿,一出院就犯病,其实住院和出院的治疗措施是一模一样的。医生观察发现,有一次,他说可能是心绞痛发作了,护士赶紧给他做动态心电图,等到了他病床旁边,他竟然好了。为了监测心绞痛,张先生做了多次动态心电图。
经过医生综合评定,张先生伴有严重的焦虑情绪,正是对病情的过度担心,才导致了他的症状如此严重。调查发现,在住院的心脏病患者中,80%以上合并焦虑、抑郁。心脏病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根源在何处?
专家认为,一是患者自发性的,一旦出现健康问题,患者就利用一知半解的健康知识进行“有病推定”,过分关注引起过分焦虑;二是医源性的,医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或知识更新太慢,有时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甚至故意误导患者,导致焦虑抑郁情绪。
针对张先生的病情,医生在正常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抗焦虑药物,张先生的病情大为改观。 那么,我们如何来减轻心脏病人的焦虑情绪呢?
首先,患者本人要通过学习,增加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减少对疾病的误解。另外,医生也要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地为病人陈述病情,同时更多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他们应对疾病的信心。
莫须有的冠心病
45岁的马先生嗜好抽烟,一天突然感觉胸闷、心慌、心悸,120急救车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发现他心率快,血压高,给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几天后做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医生说排除了心绞痛,这些症状可能是心律失常或早搏,也可能是高血压导致的。经过心理疏导,马先生出院了。
刚过了一个月,马先生打电话给医生,说自己的心绞痛又犯了,又是心慌又是胸闷。到了医院,心绞痛消失了。医生说,这次没必要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痉挛,这种病发作时,冠状动脉血管收缩,心肌也会缺血。按照冠状动脉痉挛治疗,一周后痊愈了。
马先生是一个很典型的“焦虑症惊恐发作”,本身是焦虑症患者,对冠心病有基本的了解,一有胸闷、心慌,就往冠心病上联想,于是“心绞痛”真的发生了。
如果冠心病的治疗很规范,但病人总是时不时心绞痛发作,常常胸闷达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就应考虑焦虑问题。有的人平时没问题,在体检时发现有早搏,于是惊恐不安,造成“莫须有的冠心病”。
其实,95%的早搏是良性的或生理性的,只有5%的早搏是心脏病发生发展的结果。除非有明确的心脏病证据,早搏一般无害。
这类“莫须有的冠心病”与真正的冠心病有何不同呢?
“焦虑症惊恐发作”往往是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并没有恐惧性情境时,患者突然出现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有明显的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
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这种类型焦虑的出现是发作性的,无法预知的。这和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非常相似,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
因此,仅仅凭借临床上的一些表现,还分辨不出来真假冠心病,最简单可行的鉴别办法是,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在正犯病时马上去医院做个心电图,如果发作频繁就做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为我们正确的诊断提供客观的证据。
对于那些用临床症状和无创检查无法确定诊断的患者,就只能求助于冠状动脉造影术这个金标准了,如果冠脉造影正常,再排除了是由冠脉痉挛导致的症状,就可以肯定是“莫须有的冠心病”。
医生提示:心神经官能症,治疗从心开始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心脏的自主神经(以前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心脏本身并不存在特别的器质性问题,造成神经功能紊乱的诱发因素,基本都可以追溯到患者长期存在的各种情绪心理问题或突发的心理应激。
心脏神经官能症非常多见,在一些特定人群的发病率较高,如更年期妇女、高级白领、空巢患病中老年人、心梗中风后患者。
本质上讲,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心理情绪问题在心脏方面的一种曲折的表现,对于患者来讲,平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倾诉,定期要释放压力,避免不良情绪的积累,以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产生。
心神经官能症不是心脏病
有的中老年人偶尔胸闷心慌,服用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冠心病急救药物后症状缓解,于是就认为自己患上了冠心病,甚至有人曾服用这些药物达数十年之久。不能用药物的效果来判断是不是冠心病,服用急救药物有效的患者多数是“安慰剂”效应,就是说你就是给他一片维生素,他吃了一样会起效。研究发现,安慰剂对30%的患者有疗效。在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心神经官能症患者。
据了解,医院心内科平时接诊的患者,1/3不是心血管疾病,而是心身疾病。由于心理疾病和心脏病关系如此密切,国内多家医院成立了“双心门诊”,即心脏病+心理疾病。
在门诊上,我们经常直接否定冠心病。有一项研究调查了几千例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只有不到30%冠状动脉有明显病变。也就是说,花了几千元做这项检查,70%的患者属于白花钱。
很多人都知道,有一种心脏病叫做心神经官能症。现在,专家认为,这种病不是心脏病,其实就是焦虑症。也就是,严重的焦虑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等一系列心脏不适症状。可是,在心内科门诊,很多人不接受焦虑症的诊断,“我是心脏有问题,你咋说是心理疾病?”所以,心内科医生依然使用心神经官能症这一名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