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收起左侧

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思考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059
主题
42
精华
0
墨水
112

发表于 2022-2-27 19: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高校辅导员长期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第一线,是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本文从辅导员工作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消息,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20万人。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疏导大学生就业心理成了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中,高校辅导员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辅导员需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且分析其成因,才可“对症下药”,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帮助其调适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1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 “心理延续尝负期”。这期间他们的角色由学生轉变到社会人,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见一斑,存在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认知心理
大学生就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判断。
首先,自我认知不明。容易产生自负或自卑心理。前者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眼高手低”,向往高薪水、高职位却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后者则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最终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地。
其次,环境认知不清。部分大学生一位追求用人单位的地理位置,不顾自身专业和特长,扎堆“北上广深”,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从而激化各种心理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1.2情绪心理
1.2.1悲观、偏执心理
双向就业制度的确定,使得就业竞争加剧,大学生承受的外在压力逐步增多,更易受挫。部分大学生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同时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反应。更有部分大学生偏执追求,将就业问题归因于外在环境。从而导致大学生心态不平,不愿调整就业目标,降低期望值,以致不能全面、公正地面对就业压力和竞争。这必然减少了就业机会,大大阻碍了就业路。
1.2.2焦虑、依赖心理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紧张、恐惧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病态心理。大多数学生满怀憧憬,但又担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或情绪亢奋,四面出击;或急于求成,或沉迷幻想,最终造成就业难的状况。此外,依赖心理是指个体长期收人呵护、支配形成的一种习惯于依赖、安于被支配的心理状态。有的大学生依赖心理重,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不知道何去何从,缺乏主见,往往依赖于学校、老师和父母,这也就是说的“被就业”。
1.3社会心理
1.3.1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换言之,是一种“随波逐流”的表现。这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追随他人的步伐,不能冷静认识自我现状,使得就业选择受到极大的局限。
1.3.2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指脱离实际而盲目与他人比高低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攀比收入与待遇,攀比工作单位,攀比工作环境等。这种心理容易导致大学生失去择业就业的积极心态,增加了个人内心的痛苦和烦恼,从而延误了自己良好的就业时机。
2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
就业是人生道路上一次至关重要的选择,现行就业制度在为大学生提供公平竞争机会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部分学生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1主观原因
(1)自我定位不清晰。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角色转换的时期。自我期望过高或过低,便会在就业之路受挫,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大学生要想正确地选择职业,就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和“严峻”的社会现实。若无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就会阻碍自己的就业之路。
(2)缺乏实践经验。若学生缺乏实践,只凭书本上的框架生搬硬套,便无法正确分析、处理问题;此外,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在择业时受挫能力不强,而择业期望值较低的学生,依赖心理强,且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和抓住机遇的眼光。
2.2客观原因
(1)社会原因。随着毕业人数剧增而就业岗位有限,使一些学生心态失衡,产生焦虑、偏执等心理。同时,社会提出的一些新的价值要求,如创新能力等亦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导致功利主义倾向日趋严重。使得大学生在择业时盲目追求利益,而产生自负心理。
(2)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职业定位、父母的地位和社交能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庭环境和氛围等方面。父母亲友的就业意愿对学生的就业目标会产生直接影响,且部分学生也依赖家庭的力量来就业。这二者纵横交错,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3就业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挚友”,他们引导学生前进道路,守护学生纯净心灵。
3.1帮助学生做好自身定位,全方位了解自己
辅导员要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工作理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就业心理,对于具有就业恐慌心理的学生,及时地加以心理疏导,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职业目标,明确就业方向。通过规划职业生涯,引导学生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在思想上、观念上早做就业准备。同时,可侧重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环境,解读相关政策,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调整未来的职业生涯,发挥特长。另外,在学生实习阶段,辅导员可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网上就业指导和交流,加强思想教育,调整就业心理,鼓励学生要把握各种机会,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应聘,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教育学生把个人成才同时代需求结合起来,进行灵活就业。
3.2调动各类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辅导员要积极整合学校、家庭、自我等多方面的心理教育资源,形成目标一致的就业心理教育合力,以此拓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新空间,注重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构建学生——学校——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
3.3多种形式相结合,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团体辅导,二是个体辅导。前者可开设就业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课程,既可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社会生活技能和求职技巧,又能帮助学生端正心态,为学生的行为、思想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后者通过观察以及辅导员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这需要辅导员清楚掌握学生情况,且归纳、分析搜集资料,从而拟定相应的辅导方案。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工作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只有加强落实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勝任毕业生“心理辅导师”的工作。
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辅导员应与时俱进,有的放矢,用政策去把关,用爱心去搭桥,用高质量服务拉动人才市场,用高度责任感开展每项指导活动,以帮助学生顺利走上职业发展之途。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召开[EB/OL].http:///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712/t20171206_320700.html,2017-12-06.
[2] 徐敏华,王毅.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3] 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05).
[4] 戴伶俐.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心理分析及对策[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26(02):187-188.
[5] 董军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06):694-696.
[6] 辛占香.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从众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J].华北水利水电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4):58-59.
[7] 张熙.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调试方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2).
[8] 黄冠铭.浅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就业[J].科技资讯,2016(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