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港
扁扁的,甜甜的,吃了全家团圆的。 我小的时候,奶奶出这么个谜语让我们猜。您笑了:这能叫谜语么?三岁小孩儿都能猜。月饼呗。您笑得对。可是,已经上学的我,愣是憋那块儿了,愣是猜不出来。我瞅瞅姐姐,姐姐瞅瞅老姑,老姑也直着眼儿。不是我们全傻,是那个时候,月饼离我们太远,跟天上的月亮似的,只是听说,看见过,没摸过。
一食品、二食品、保健商店,玻璃柜子里摆着月饼,那跟我们没有丁点儿关系。月到中秋,大人们做了好饭好菜,甚至于还买了水果,一家人坐下过节,但是,没有月饼。东北人家不会做月饼,得花钱买,缺的就是钱,哪来的月饼钱?
越是吃不上,越是渴望。我们小孩子就用泥巴团成球,摁个扁,用小棍子划出边纹,然后拿红砖头面子撒到上面,泥巴月饼制成了。吆喝着 贱了!贱了!月饼贱了。 嘴到这儿,没电了,月饼怎么 卖 ?多少钱?谁也不知道,于是争吵起来。
这年,爸爸竟然买回了月饼。月饼让黄纸包着,黄纸上盖一块方方的红纸,红纸、黄纸让细细的纸绳打成十字花捆绑着,里边是月饼。月饼包摆在桌子中央,以它为中心,我们围成圆圈,一致要求解开纸绳,打开纸包,看看月饼。奶奶两手罩上纸包,说: 不中。不中。那可不中。得等月亮上来。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小孩子哪管过这些。这回,我们死死盯着天空,急急在盼着月亮出来。越盼望的,越来得慢。月亮就是不出来,喊也不出来,说啥也不出来。纸包让油浸出印渍,都看得出是五块月饼了,就是吃不上。是月亮,终得升起来,月亮终于冒头了。奶奶缓缓从抽屉拿出剪子,冲着空气嘎嗒两下,却不剪那纸绳。忽听外面高喊: 月亮上来了
我喊: 月亮上来了,动剪子!
奶奶摇头,说: 不上房山,不算数的。
我蹲窗台上,两手托腮,死盯上月亮。月亮原来是这样的,里边影影绰绰的,真有兔子与桂花树吧?我有了到月亮上的想法。一寸一寸,月亮贴上屋角,像被咬了一半的月饼。弟弟一个跳跃: 上房山了啊
奶奶缓缓地轻轻地放下剪子,翘出唱戏的兰花指,瞅准纸绳活扣,一提,一拽,捏起红纸翻过来看看,轻轻折开黄纸。这包装纸,里边还有一层。奶奶摩挲摩挲纸,看看我们,大吸一口气,忽的,月饼出现了。
五只手同时伸上去,奶奶使胳膊架住了,她说: 要是过去,得给月亮磕头才能吃的。 说完,她撤了胳膊。我们吃上了月饼。
斗转星移,天翻地覆,一转眼,日子好得连月饼都没人愿意吃了。月饼与汉堡,月饼与披萨,月饼与热狗,孩子们决不会选择月饼。只是八月十五才吃月饼,这就是不好吃的明证,若是好吃,就有人经常吃了。我妈妈得哄着说: 吃,吃月饼,吃月饼好,吃了好团圆。 团圆?团圆怎么了?逼得奶奶改口: 吃,吃月饼,吃月饼好,吃了当演员。 这回,孙子们吃了,为了远大理想,也算是给奶奶个面子。
又是近中秋,妈妈早早上街,早早准备月饼。选来选去,还是老五仁的, 三义成 的。
月饼有了,中秋也到了,妈说: 这个中秋,咱不吃月饼。咋说呢?老三没来家。得等老三回来一起吃。 不吃就不吃,好吃的有的是。
等到大雪盖地,三弟才回家。妈给他扑了衣上雪,摁他坐下,就转身去了。大家正说着问着热闹着。妈从厨房来了,端一盘子月饼,说: 别的待会儿再说,先,先吃月饼。团圆了!
这月饼,我是认得的,已经仨月了,我忙说: 过期了,不能吃了呀!
吃吃吃,一人一块,一人一块。吃吃吃。团圆了!
我再次提出:不能吃了,过期食品。
什么过期,月饼还过期?这是团圆! 说着,她上去一口,只听嘎的一声,月饼下来一块,妈吐出一颗牙。
团圆啊,团圆,就是为个团圆。
孩子们要过圣诞,狗长犄角 羊(洋)的。人家这叫与国际接轨,我也不好坚决反对。就提出:圣诞得吃月饼。这年月,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月饼,我只是想表示一下中国味道,表示一下对洋节的些许不满。
月饼还真买回来了。大盒小盒,层层裹裹,打开一看,竟然是方的。我来气了,不得不说话了:这谁弄的?不圆,还叫月饼么?
吃月饼,就是图个团圆的象征,方的,六角的,一千块钱一块的,二百多斤一个的,那是整景,全不是真月饼。
与所有的情一样, 亲情 也越来越淡了。与所有的食品一样,月饼越来越花俏了。月饼都不圆了,中国人还叫中国人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