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〡木笔
听老人讲,很久很久以前倚象坝是野象出没的地方,那时的地名叫做野象坝。后来,野象坝有了人,有了衙门。一个外地来的流官 倚 野 不分,把野象坝写成了倚象坝,慢慢的野象坝就叫成了倚象坝。
倚象坝四面的山低矮,小箐小沟里的水量较小,不能给坝子里的农田提供充足的水,纯粹是一个干坝子。玉皇大帝为了让倚象坝的人们 生活 得顺风顺雨,就命令龙王爷派了一条小龙来管理倚象坝的雨水。小龙顺着漫老江游到永庆河,看到河道没有通向倚象坝,就动手往倚象坝方向打一条河道。小龙不分昼夜的开河,累了喘一口气,饿了吃一片云雾。
勤奋的小龙在半夜里把河道打到了倚象坝的坝子脚,在那儿刚刚开出一道峡谷,就惊动了一向争抢地盘的豆地山和消水山,都以为对方半夜偷抢自己的地盘,就向对方发起了猛烈撞击,埋头开河的小龙被两座山相互冲撞的巨大力量伤了七寸腰椎,没有力气挣开两座山的夹击,就困死在了坝子脚的峡谷里。小龙死后尸首在峡谷里变成了一块石头,当地人把这儿叫做石龙过峡。
龙王爷听到自己的孩子死了的消息,非常生气。他想要好好的治治倚象坝的土地爷,就没有另外派小龙来管理倚象坝的天,只是传令附近的小龙有空的时候理一理倚象坝的雨水。这样一来,倚象坝的天地就没有一个风调雨顺的时候。
三四月正是栽秧的季节,倚象坝干旱缺水。五六月里进入雨季,山的四面雨水通透,倚象坝子里只能听到闪电打雷,就是没有雨滴落下。外边的人都嘲笑说: 好的一个倚象坝,雷在中间响雨在两边下。
等到四周的雨水下透之后,想起倚象坝的小龙就过来走一圈撒下几场小雨,倚象坝的百姓终于可以栽下已经打包的秧苗。
七八月里,谷子黄了,眼看就可以收割的时候,各地的小龙有事无事都到倚象坝来撒一场雨。四面的洪水冲下山来,汇集到坝子中间的大干沟里,一起冲向坝子脚的石龙过峡。这个本来就很小的缺口里又躺了一条石龙,洪水被石龙一档不能迅速通过窄小的缺口,慢慢的积攒起来,水就淹没了下节坝子。少则三四天,多则六七天。
泛黄的谷穗经不起水的浸泡,到天晴水干的时候,谷子都长芽了。太阳一晒,马上就发绿成了秧苗。一年里遭到一旱一涝,倚象坝的老百姓就时常饿肚子。
有个石匠试图去打掉这条阻挡大水通过的石龙,去了三天三夜后连滚带爬的哭着回来。他说: 大锤敲一下,石龙哼一声;再敲一下,石龙又哼一声。打了三天三夜,只是敲出了几个白眼,里面还淌出血水来。
有了石匠的话,人们更加相信这是一条龙,后来再没人敢去动过这块石头。老石匠敲打出的几只 白眼 一直留在石头上,当地人看见都害怕。
倚象坝的老百姓为了求龙王爷开恩,就募捐钱粮建造了两座寺庙。
一座建在麻地箐,叫龙王庙,专门祈求雨水。每年播种季节,倚象坝的老百姓要到龙王庙里把龙王请出来,周游田地,希望龙王的雨水把所有的田地滋润。
另一座建在坝子脚,叫做水国庙,俗称老水国家大庙。
这是一座面对坝子上方的迎水向寺庙,有六七米高,房梁上雕龙画凤,一抱大的朱红柱子立在大鼓一般的石脚上,撑起带着飞瓦的房檐高高的指向蓝天。在老远的地方就能看到,相当的威严。
庙门前还有一个大场院,可以容纳很多香客。
每年稻谷泛黄的季节,当地的老百姓都要先到寺庙给水之国的龙王爷磕头上香。祈求龙王收起雨水。
来水国庙朝拜的香客很多,踩踏出了一条宽大的烧香路。为了方便香客来往,烧香路的岔河上还造了一座石拱桥。老人说石拱桥非常坚固,有一年发大洪水冲毁了很多的田地沟道就是没有冲垮石拱桥。
尽管倚象坝的老百姓每年烧香朝拜,但是因为龙王爷没办法忘记小龙死在石龙过峡的事情,所以从来都没有给倚象坝风调雨顺的年成。
后来,寺庙没人管理慢慢的也就倒了。只留下了庙的名字和一些模糊的记忆,烧香路上那座坚固的石拱桥到是一直还在。
作者简介:木笔,原名赵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