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云和白云
结婚
我们欢呼着
去捡他们撒下的
喜糖
小诗创作 故事
谈到这首《雨》的创作,那便要说起之前的另一个雨天。那是一个周五的课间。我们在课下闲聊。
陆华新问: 老师,今天是什么日子呀,怎么那边是乌云这边又是白云?
我还没想好怎么科学地回答,黄杰天马行空地说道: 今天是乌云和白云结婚的日子。
我突然觉得这个对话十分有意思,同时也期待着孩子们能够给出更多有趣的答案。于是,上课前,我把这个对话抄在了黑板上,准备进行 想象力接龙 游戏。
彩虹是新房。
雨点是喜糖。
太阳是他们的孩子。
月亮也是他们的孩子,因为被骂了,不想见它的爸爸妈妈,所以只在晚上出现。
......
孩子一言一语,讲着自己浪漫的想象, 开心 极了。之后每逢下雨,他们便蜂拥地邀请我去 接喜糖 。
这次田野间又飘起了雨。
老师,去接喜糖咯!
我临时将语文课改成了 诗歌 课,将覃兰葵说的 去接喜糖 作为诗歌的最后一句,让孩子们反向思考,写出前面的诗句。全班同学几经思考、交流、修改,最终写成了这一首诗歌。
上了一个学期的诗歌课,很难定论说诗歌究竟给这些孩子带来了什么。唯一能肯定的是,诗歌课不仅仅是写诗,诗歌不仅仅在诗歌课上。
写诗、读诗,最重要的不是让他们成为多么优秀的 诗人 、完成多么优秀的作品,而是唤醒他们对 生活 的感知,引导他们对情绪感受的体会表达,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诗歌只不过是这些目标达成之后的一个衍生品, 自然 而然,水到渠成。
我常常想起这样的画面
孩子吃完早饭后,坐在升旗台边。他们会喊住经过的我: 老师,我们在看云。
我冲进教室,把全班同学赶到走廊,我们从窗外探头,一起望着天边的晚霞。
暂停的广播操比赛中,大家都到屋檐下躲雨,唯有我们班的孩子兴致大发地拉着我分享自己接住的 白云味的 、 青草味的 喜糖....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喜欢诗歌这种表达方式,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写出自己满意的诗歌。但我想,他们都应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我不知道这些孩子们未来会在哪里,将来又会做些什么,但我希望他们能够热爱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