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0
收起左侧

陆玉生‖汪曾祺小说印象-散文精选-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1681
主题
51
精华
0
墨水
134

发表于 2022-1-26 2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玉生
         
        喜欢上汪曾祺的 小说 ,大约是三十几年前的事吧。最早是在一本《小说选刊》上读到他的短篇《大淖记事》。记得那是一个乡村的秋夜,万籁俱静,室灯淡黄,家人已熟睡。那夜我是一口气将《大淖记事》读完的。读完后,当时还是文学青年的我一下子被其吸引了。我从凳子上站起来,在房间里转了两圈。只觉满口余香,却一时说不清到底好在哪里,是哪里吸引了我。
         
        以后又读了汪先生的《受戒》《异秉》《仁慧》《八千岁》《职业》《七里茶房》《鉴赏家》等篇目,读完后感觉基本一样,总体感觉是心里暖暖的、柔柔的,好像被温暖的春日照着一般,也似被柔软的春风抚摸一般,连喘气都是清新纯净而且充满暖意的。
         
        的确,汪先生的小说就像阳春的晚霞,温暖而不灼人,给人以宁静之美、亲切之美,纯净之美,让人读着在不知不觉中心灵得到净化。小说的每一篇都没有很强的 故事 情节,但却有极浓郁的 生活 氛围,让读它的人如亲临现场一般,潜移默化中被其吸引,被其感动。作者好像并不注重故事情节的营造,甚至还有意淡化 人物 间的曲折故事。却不惜重墨漫笔大篇地描述作为人物舞台的风土人情、民俗礼节、 自然 景致。可谓不厌其烦,不拘其细。直到描述得读者已觉身临其中了,并和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了,作者好像还不肯罢休。
         
        但却有一点,尽管连篇累牍地描述,细之又细地展现,却丝毫不让读者感到腻烦。想来,这恐怕要得益于作者那诗一般的又极口语话的语言吧?长短 句子 参差相间、交替并用,既自然流畅、读来朗朗上口,又准确生动,活泼灵性。让人只感觉其美,感觉其亲切而被浸润。
         
        不妨看看这段吧: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  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这是《受戒》里对小英子家的描述。极尽细致,不厌其烦。但,却给人以质朴、清新、亲切、 唯美 之感。不但不让人觉得腻烦,反倒觉得这样写对刻画人物极有帮助。先有了这样详尽描述的环境和氛围做铺垫,人物的身世和性格简直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中国人自古有 吉人住吉宅 的说法。试想,住在这样地方的人怎会不是吉人?
         
        再看《大淖记事》里的这一段:
         
         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淼的。这是两条水道的河源。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枯黄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顶上去了。冬天,下雪,这里总比别处先白。化雪的时候,也比别处化得慢。河水解冻了,发绿了,沙洲上的残雪还亮晶晶地堆积着。这条沙洲是两条河水的分界处。从淖里坐船沿沙洲西面北行,可以看到高阜上的几家炕房。绿柳丛中,露出雪白的粉墙,黑漆大书四个字:‘鸡鸭炕房’,非常显眼。炕房门外,照例都有一块小小土坪,有几个人坐在树桩上负曝闲谈。不时有人从门里挑出一副很大的扁圆的竹笼,笼口络着绳网,里面是松花黄色的,毛茸茸,挨挨挤挤,啾啾乱叫的小鸡小鸭........
         
        同样是详尽细致的描述,却一点不让人觉得啰嗦多余,反倒觉得少其不可。那诗一般的意境,美而真实、纯而自然,一点不虚飘、一点不浮滑。特别结合篇中的人物身世和人物性格来看,更觉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氛围描写、环境铺述尤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据说汪先生年轻时学过绘画,有很深的作画功底,所以反映在他文字里也总有一种 画 的美感。无论是江南水乡的清秀明丽,还是北方村镇的贫寒简陋,在他笔下都会像一幅淡墨油画,深深嵌进读者的脑海。
         
        前面说了,造成这富有画面感结果的不是画笔,而是他极富特色的诗一般的语言,锻字炼句,营造氛围。汪先生曾说过: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他认为 文字游戏 对小说家来说不应是贬辞。他承认写小说、写散文其实就是在玩文字游戏。也应该说,他的文字游戏玩得漂亮、老道、娴熟,极有成就感。他的文章不仅富有画面美,还极具朗读美,句子长短交错,富有变化,念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喜欢汪曾祺的小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汪曾祺的小说里没有坏人。准确说,是没有让人咬牙切齿痛恨的角色。所有的人几乎都是那么纯朴、友善,那么有人情味,一点没有害人之心。让人觉得那些人物仿佛就是自己的邻居、亲戚和朋友。几乎所有篇目呈现的都是暖暖的色调,每一篇里都氤氲着纯朴的人性之美。让人对书中的人物只有同情,只有爱,而没有恨。
         
        心地善良纯净之人,少有怨气。即使遭遇 人生 不幸,受到不公正待遇,也能随遇而安,化戾气为吉祥。想来汪先生可能就是这样的人吧?从小失去生母,是人生一大不幸,可是继母待他却极好。失去母亲,但并没缺失母爱。1958年被划成右派,又是人生一大不幸,但就凭汪先生的仁厚心地,与人为善,也没遭受多少非难。汪先生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 吉人 ,吉人天相。所以他总能比较顺利地挺过人生的黑暗期,他的心中少有冰天雪地的酷寒,因此他笔下也就没有怨妇式的抱怨,更没有歇斯底里的宣泄。他的文字总是暖暖的、柔柔的、慢慢的、闲闲的,充满阳光,充满仁爱,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
         
        说起汪增祺的小说,我最喜欢的还是《受戒》和《大淖记事》两篇。《受戒》里的明海、小英子和荸荠庵,写得真美。人的心灵、以及他们生活的那片土地都纯净得似没染一丝世俗风尘,纯净得让人想哭,想喊,想在上面疯狂地奔跑、打滚。因此看了好多遍,我每次看都会被深深地感动。
         
        《大淖记事》也一样,巧云和十一子,以及大淖周边的一切一切,那些人和事让你看了有种说不出的怜爱,有种说不出的喜欢。喜爱、同情、向往  好像都有,心里酸酸的、幽幽的,真得好想进入到那片纯美的天地,真想到那里去生活一番。和那些锡匠、挑夫们同吃同住,一起感受大自然,一起迎送日出日落,一起到小岛上去拾野鸭蛋、或躺在小岛的草地上赏观夜空的星星和月亮  .
         
        是呀,有时间不妨找出汪先生的书看看,它会给你被世俗琐事搞得疲惫不堪、甚至伤痕累累的心灵一个温暖的慰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陆玉生,男,1962年出生,山东省蓬莱市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