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0
收起左侧

乳酸球菌RL—68生产菌株工业培养基优化工艺研究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9585
主题
43
精华
0
墨水
116

发表于 2022-2-21 20: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将工业生产产生的副产品饼干渣加入发酵培养基中,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乳酸球菌RL-68生产菌种工业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发酵优化条件为:饼干渣105 g/L、番茄汁3%、最适碳氮比7,在培养温度35 ℃、发酵初始pH值6.5~6.8条件下培养,这时乳酸球菌RL-68活菌数最高,可达7.32×109 CFU/mL。
关键词:乳酸球菌;工业培养基;优化;配方;发酵工艺;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 TQ92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285-03
收稿日期:2013-10-14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编号:201210376003、201310376006);皖西学院研究性学习项目(编号:wxxyx2013062、wxxyx2013074);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编号:KJ2011B216)。
作者简介:孙传伯(1978—),男,安徽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能工程。E-mail:scb19781979@126.com。乳酸菌是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1-5]。乳酸菌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直接关系。乳酸球菌是乳酸菌的一种,是工业上尤其是食品工业上的常用菌种,存在于乳制品、发酵植物食品(如泡菜、酸菜)、青贮饲料及人的肠道尤其是乳儿肠道中,具有发酵温度高、产酸率相对较高、对糖利用率高、发酵时不需通氧气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世界上对于生产乳酸球菌的培养基有很多研究,但使用的多是实验室试剂,成本较大。本试验运用工业生产产生的副产品饼干渣和玉米浆来代替生产乳酸球菌的碳源和氮源,探索简单、低成本、高产量的适用于实际工业生产的发酵培养基[6]。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菌种与材料乳酸球菌RL-68,由皖西学院生物质炼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提供;饼干渣,由桐城双武食品厂提供;番茄、香蕉、白菜、橘子、苹果,均购自安徽省六安市南门菜市场。
1.1.2主要仪器722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250B恒温培养箱,江苏金坛精达仪器制造厂生产;PHS-3C pH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SW-CJ-1D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1.1.3培养基活化培养基(g/L):酵母膏 5、蛋白胨 5、葡萄糖 40,pH值6.0~6.5,115 ℃灭菌15 min;种子培养基(g/L):酵母膏10、蛋白胨10、葡萄糖50、乙酸钠0.5、MgSO4·7H2O 0.2、MnSO4·4H2O 0.01、FeSO4·7H2O 0.01、NaCl 0.01、ZnSO4·7H2O 0.2,初始pH值为6.5~6.8,0.1 MPa 下灭菌20 min[7-10];发酵基础培养基(g/L):蛋白胨15、葡萄糖120、乙酸钠0.5、MgSO4·7H2O 0.2、MnSO4·4H2O 0.01、FeSO4·7H2O 0.01、NaCL 0.01、ZnSO4·7H2O 0.2,初始pH值6.5~6.8,0.1 MPa下灭菌20 min[11-13];平板计数培养基(MC培养基,g/L):大豆蛋白胨5、牛肉膏粉5、酵母膏粉5、葡萄糖20、乳糖20、碳酸钙10、琼脂15、中性红0.05,pH值6.0±0.2,0.1 MPa下灭菌20 min[14-16]。
1.2方法
1.2.1培养方法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前,经2次传代后,挑几环乳酸球菌RL-68菌体接种于装有300 mL种子培养基的500 mL三角瓶中,用封口膜封口,37 ℃恒温静置培养;发酵培养:500 mL锥形瓶中装入300 mL发酵基础培养基,取培养好的种子培养液,按体积分数1%接种量接种,恒温静置培养30 h[17-20]。
1.2.2测定方法活菌计数方法:平板涂布法,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3个平皿,菌落数为3个平皿的平均值;菌液吸光度测定方法:722型分光光度计在620 nm条件下比色;pH值测定方法:pH计测定。
1.2.3乳酸球菌的生长曲线按体积分数1%的接种量将种子培养基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分别于10、12、14、16、18、20、24、26、30 h取样测定培养基的吸光度(D值)。
2结果与分析
2.1乳酸球菌生长曲线
在种子培养过程中,分别于4、6、8、10、12、14、16、18、20、24、26、30 h取样测定培养基的D值。由图1可见,在前8 h,D值没有明显的变化,此时乳酸球菌处于延迟期,细胞正合成分裂所需要的物质;在8~12 h D值有升高,在12~18 h D值有明显的升高,表明菌种生长进入对数期;18 h 后D值基本保持不变,即菌种进入稳定期。为缩短菌种转入发酵液中的延迟期,选择种子培养中对数期的培养液较好,故选择18 h作为接入发酵液的时间。
2.2发酵培养基的单因素试验
2.2.1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比的影响试验采用工业生产副产品饼干渣作为碳源,改变发酵基础培养基中的碳氮比,基础培养基中其他组分不变,37 ℃静置培养24 h后测定活菌数[21-22]。由表1可见,当碳氮比小于5或者高于8时,培养基中活菌数数量级明显下降,这说明乳酸球菌RL-68对于碳氮源的利用有其自身的最适度,当碳氮比为7时,培养基中的活菌数最高,可达到1.96×108 CFU/mL,故选取碳氮比为7作为优化培养基的最适碳氮比。
3小结与讨论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饼干渣105 g/L、蛋白胨15 g/L、番茄汁3%、最适碳氮比7、培养温度35 ℃、静置培养18 h,产菌量可达最高,为732×109 CFU/mL。本试验利用工业生产产生的副产品为主要原料,获得一个简单、低成本、高产量、适用于实际工业生产的发酵培养基。但是,本试验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碳氮源固定比例问题是否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另外,利用番茄汁和橘子汁发酵得到的活菌数是在同一数量级的,但由于试验时不是橘子的成熟季节,故选取了番茄汁,在后续试验中,对生长因子的影响将进一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金其荣,张继民,徐勤,等. 有机酸发酵工艺学[M].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9:338-345.
[2]洪安安,程可可,孙燕,等. 代谢甘油高产乳酸的菌种选育及培养基优化[J].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8):1195-1199.
[3]李元莉,吕欣,陈晓红,等. 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J]. 中国乳品工业,2006,34(1):35-38.
[4]张建友,徐静波,王军良,等. 冻干乳酸菌菌种增菌培养基增殖因子的优化[J].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12-17.
[5]高年发,晋明芬,张健. 玉米粉细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6):233-236.
[6]Sunhoon K W,Pyung C L,Eun G L,et al.以鼠李糖和添加维生素的大豆蛋白水解物培养乳酸菌生产乳酸[J]. 酶与微生物技术,2000(26):209-215.
[7]诸葛健,王正祥. 工业微生物实验技术手册[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23-24.
[8]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等.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3.
[9]李红,赵春燕. 乳酸链球菌素产生菌的筛选初报[J]. 中国酿造,2006(3):51-53.
[10]吕加平,梁占东,骆承庠,等. 乳酸菌增菌培养基的优化设计[J]. 中国乳品工业,1999,27(3):12-15.
[11]熊得鑫.厌氧菌分离和鉴定方法[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5-37.
[12]朱玮,潘玲,赵华宝.一株鸡源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10):29,31.
[13]郭云霞,郝庆红,朱宝成.羊源芽孢益生菌的筛选与Y5-39菌株的鉴定及其耐受性试验[J]. 华北农学报,2010,25(5):206-210.
[14]杨洁彬,郭兴华,凌代文,等. 乳酸菌:生物学基础及应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15]凌代文,凌代文,东秀珠. 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67-69.
[16]焦瑞身. 微生物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6-113.
[17]高年发,孙晓雯,许俊艳,等. 细菌L-乳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 中国酿造,2008(4):30-32.
[18]黄谷亮,秦菊霞,李楠,等. 干酪乳杆菌产L-乳酸发酵条件的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4):376-379.
[19]张兰威,鄂志强,万海峰,等. 乳酸菌增菌培养基筛选及干燥保护剂的选择[J]. 中国乳品工业,2000(2):7-10,18.
[20]叶勤. 发酵过程原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4-85.
[21]丁绍峰,谭天伟. 豆粕水解液为氮源细菌厌氧流加发酵生产L-乳酸[J]. 过程工程学报,2006,6(1):77-81.
[22]Hujanen M,Linko Y Y. 温度和各类氮源对乳酸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影响[J]. 应用微生物学,1996(45):307-313.
[23]吴有炜.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103-1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