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0
收起左侧

2007诺贝尔奖风云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4229
主题
62
精华
0
墨水
154

发表于 2022-2-21 20: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10月15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终于尘埃落定,各奖项得主也因此被推到了聚光灯下,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那么,今年科技方面的几个奖项都花落谁家了呢?
瞄准疾病基因打靶
10月8日,由于在研究“基因靶向”技术方面获得重大成果,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三人分享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靶向”技术,可以使人们得以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对生物遗传信息进行精细改造。有了该技术的支持,人们就可以瞄准某一特定基因,使其失去活性,进而研究该特定基因的功能。在“基因靶向”技术诞生的20余年间,科学家们利用该技术先后对实验小鼠的上万个基因进行了精确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开始逐渐揭开了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各种疾病的真实面目。
“表面文章”也精彩
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而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今年的化学奖授予在表面化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这一学科对于化学工业而言非常重要,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铁为什么会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里的催化剂如何工作。”
20世纪60年代末起,表面化学开始成为一项独立的基础学科,而埃特尔是最早洞察到表面化学研究巨大潜力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发现使将大气中的氮制成氨的效率大大提高,为人类社会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其关于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又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所说,“埃特尔的方法论既被用于学术研究,也被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化学过程。”科学大师的努力,成了福泽人类的重要成果。
光荣的“海量硬盘”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信息数字化的大潮中,人们不断寻求在缩小硬盘体积的同时提高硬盘容量的技术。1988年,费尔和格林贝格尔各自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这一发现解决了制造大容量小硬盘最棘手的问题。这一“好奇心导致的发现”,引发了随后革命性的应用成果,它使得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从几十兆、几百兆字节,一跃而提高了几百倍,达到几十G乃至上百G的字节“海量”。如今,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等各类数码电子产品中所装备的硬盘,基本上都应用了“巨磁电阻”效应,这一技术已然成为新的标准。
技术革命还在继续,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创新成果还在不断涌现。这时,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的委员们也许又该为谁是下一轮的诺贝尔奖得主头疼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