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收起左侧

浙江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6358
主题
47
精华
0
墨水
126

发表于 2022-2-27 18: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以宁波大学为调研样本,研究了浙江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采用问卷方法,调查了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知晓度和重视度,以及对学校通识课程开设的满意度和改进需求。通过分析问卷,了解到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识与需求,该结果可以为高校制定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浙江综合性大学 宁波大学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1949年以来,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专业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病开始显现。9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界纷纷开始了素质教育改革。“通识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应运而生,成为热点话题。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2015年11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推动我国通识教育迈向新阶段。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由此体现了大学通识教育在国家战略上的重要性。
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着相同的重要性,引起各大院校和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廖晓琴和王毅敏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护理本科学生的通识教育知晓率以及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赵惟一以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四所江苏高校为调查对象,研究了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的通识教育现状。何心通过调查大连高校开设英语通识课程的基本情况,以通识教育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专业英语、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李想等以南京审计大学为调研对象,调查分析了书院制高校的通识教育实施效果,为书院制高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王骐等从国内外高校的通识教育开展情况入手,以湖北六所地方本科院校为例,通过事实数据,阐述了目前我国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成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启示与反思。
浙江省的综合性大学有三所,包括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和温州大学。宁波大学作为一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其本科生规模在三所大学中处于中间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主要以宁波大学为样本,调研浙江省综合性大学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了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知晓度和重视度,以及对通识课程开设的满意度和改进需求。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浙江省其他地方综合性大学的通识教育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1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1.1问卷设计与发放
为了了解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知晓度和重视度,以及对大学通识课程开设的满意度和需求,这一部分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展开研究,设计了《高校通识教育调查问卷》。
在问卷的指导语部分简单介绍了“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的概念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问题。问卷主要包括了14个题目,以选择题为主,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在个别多项选择中设置“其他”选项,允许学生填写文本答案。第1题是关于学生所在年级的问题,主要用于区分调查对象的群体;第2-4题侧重于调查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知晓度和理解度,包括:以前是否听说过“通识教育”这个词汇,认为通识教育的作用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想要在哪些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多选);第5-7题侧重于调查学生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包括:通识教育的选课原则,上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时的课堂出勤情况;第8-11题侧重于调查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满意度评价,包括:学习了通识教育课程之后学生认为自己在哪些能力方面的提高较大(多选),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与期待相比的差异程度(如果与期待相差较远,那么原因有哪些),评价学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否满足自身需求;第12-14题侧重于从学生角度提出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改进建议,包括: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中最需要增加的内容(多选),提高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方式,以及学生希望高校在通识教育改革中努力的方向。
采用问卷星制作问卷链接,以宁波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微信和QQ群等网络传播方式扩散问卷,配合使用纸质问题发放,最终回收问卷516份,剔除无效問卷84份,有效率为84%。其中,各年级所占比例分别为大一26%、大二25%、大三22%和大四27%(第1题),分布较为均匀,有利于各年级的对比分析。
1.2问卷分析
1.2.1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知晓度和理解度调查
第2题旨在了解学生对“通识教育”这一词汇的知晓度,结果见表1,观察可见:“从未听说过”的比例为19%,主要来自大一学生,这是因为本次调查于学年的上学期开展,大一学生还未正式修习通识教育课程。绝大多数学生(81%)均听说过“通识教育”,但多数只是对通识教育有一定了解或不了解,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的比例只有3%。此外,不考虑大一年级,“通识教育”名词的知晓度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这表明学校虽然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但对在学生范围内的宣传和讲解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学生没能很好的了解这一教育形式,没能很好地达到学校开设通识教育的目的。
第3题调查了学生对通识教育作用的感知理解,其中认为通识教育是“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一般和最基础的知识的掌握”(31%)和“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离开大学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29%)占主导地位、且不相上下。值得一提的是,较大部分学生能对通识教育的作用有较正确的认识,能够认识到通识教育是对各类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对通识教育作用的正确理解度也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学生还是认为通识教育理解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和辅助,这说明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仍然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通识教育的独立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校对待通识教育态度的影响。
第4题调查了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的期望,各方面期望能力提高的占比顺序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逻辑思维能力(17%)、有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我等各方面的知识(17%)、口头、书面表达能力(16%)、社会参与意识和关怀意识(13%)、道德知识与政治觉悟(8%)和学习兴趣(7%)。虽然在第3题中较大比例的学生能够正确把握通识教育的意义,但从这一题的结果可看出在涉及到通识教育的学习期望时学生还是会表现出专业功利性,想要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而没有将通识教育的意义与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的目标相联系。
1.2.2学生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调查
第5题调查了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选课原则,结果显示:“对课程内容感兴趣”(79%)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是学生选课最主要的原则;其次才是“开课教师的个人魅力”(10%)、“考核方式的难易”(6%)、“授课方式多样化”(3%)和“只为获取学分”(2%)。由此可见,学生是非常理性的,好的课程内容是吸引学生的最重要的动力,这应该引起学校和教师们的重视。第6-7题通过出勤情况分别调查了学生对待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重视度,结果如表2所示,学生在通识教育课的逃课率高于专业课,由此可见学生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度仍不及专业课。建议学校和任课教师应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的重视度,进而带动学生的重视度。
1.2.3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满意度调查
第8题调查了学生在学习了通识教育课程之后,认为自己各项知识能力的提高程度,与第4题“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的期望”遥相呼应。表3汇总了通识教育学习前(第4题)和学习后(第8题)学生对各项知识能力的提高期望和现实情况,观察可见通常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特别是在“有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我等各方面的知识”提高程度最大,这与通识教育的理念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通识教育的实施颇有成效。紧接着,第9题进一步调查了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开设效果的评价,10%的学生认为“正如期待的一样”,80%的学生认为“与期待相差一些,不过感觉还好”,7%的学生认为“与期待的相差很多,感觉不好”,3%的学生认为“与期待的相差甚远,很没有意思”。可见,90%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表示满意,与前面的结論一致。另外,针对第9题中选择了“与期待的相差很多,感觉不好”和“与期待的相差甚远,很没有意思”的学生设置了第10题,进一步调查了造成通识教育课程与期待相差较远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少创新性”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引起兴趣 ”。
第11题主要着眼于调查学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种类对学生需要的满足程度,结果表明:19%的学生认为“可以满足选修需要”,49%的学生认为“大部分满足”,30%的学生认为“小部分满足”,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总体而言,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选课需求。
1.2.4从学生角度提出对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改进建议调查
第12题调查了学生对学校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增设内容的建议,结果显示,各类建议增设知识占比排序分别为:社会问题、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21%),演绎推理、逻辑推理方面的知识(18%),道德礼仪、伦理学方面的知识(15%),心理学类课程(14%),文明研究、历史研究方面的知识(13%),艺术类课程(10%),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6%),宗教哲学方面的知识(2%)以及其他(1%),包括实践课程,工科基础课和数理科学知识等。可见,学生对社会时事问题表现出较为迫切的关心。大学生是即将踏上社会的新一代,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关心社会时事体现了他们想参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学校也应该在这方面多增设一些课程,满足学生需求。
第13题调查了学生认为要提高目前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方式,结果再次显示,“更新课程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39%)仍然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因素,接着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使学生更积极参与教学”(32%)、“提高学生选择的主动权和自由度”(19%)和“改进学习结果评价方法,以考核学生能力为主”(10%)。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是非常负责任的,关心知识内容、渴望参与教学,追求对知识的选择权;而对结果评价方式并不是非常关心。
第14题调查了学生希望学校在通识教育改革中努力的方向,排名顺序分别为:加大选修课比例,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选择(31%),丰富通识课程设置,拓宽通识教育涉及的领域(28%),创新教学模式,尝试突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27%),改革通识教育课程修课时间,贯穿大学四年始终(13%)以及其他(1%)。在“其他”中一些学生建议“减少选课人数”,并指出“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过不过,而在于能不能授人以渔”,表现出对很容易拿到学分、考核不严格课程的不满。这一结果表明在通识教育中学生需要更多的主动权、更宽阔的学习领域,这体现了学生的需求,可为学校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建议方向。
2结论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本科通识教育引起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并展开积极探索实践。为了了解近年来浙江省地方综全性大学通识教育在学生中的实施效果,本文选择以宁波大学的本科学生为调查样本对象,采用发放问卷的方法调查研究了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知晓度和重视度,以及对通识课程开设的满意度和改进需求。结果表明:(1)通识教育的知晓度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显著的增加,在意义理解上也存在偏差,更多认为通识教育理解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和辅助,希望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并没有认识到通识教育的独立地位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的目标。这要求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在学生范围内对通识教育意义的宣传和讲解,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进而达到开设通识教育的真正目的。(2)学生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专业教育课程来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学生在对待通识教育选课上表现出较高的理性,课程内容始终是吸引学生选课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则。因此,建议学校和任课教师应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的重视度,更加注重课程的实质内容,从而带动学生的重视度。(3)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表示满足,认为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但在未来改进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和建议:希望能够增设更多有关“社会问题、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的课程;认为“更新课程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建议学校能够“加大选修课比例,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选择”。
本文主要以宁波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为调研样本,因此在样本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然而,研究结果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浙江省综合性大学的通识教育实施现状和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态度和需求,可为其他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提供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01): 96-101.
[2] 廖晓琴,王毅敏.护理本科生通识教育知晓率及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 2013,10(12):562-564.
[3] 赵惟一.我国高校来华本科留学生的通识教育调查分析——以江苏省四所院校为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0(05):132-138.
[4] 何心.大连高校英语通识教育调查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5-6.
[5] 李想,郑树彪,尤炫杰,吴雨帆.基于书院制高校通识教育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教改教法,2017(379):34-35.
[6] 王骐,刘姜涛,李睿.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及若干思考——以湖北六所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5):123-127+13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