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0
收起左侧

细辨精神“常”与“异”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5049
主题
63
精华
0
墨水
164

发表于 2022-2-27 18: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精神紧张刺激日益增多,心理疾病已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患了心理疾病而求助于专家和医生,但的确也有一些担忧乃“草木皆兵”。那么究竟如何判断一个人精神是否正常呢?
其实,精神正常和不正常之间缺乏明确的界限,就像光谱一样是一条连续的谱带,而且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行为正常与否的认识和评价及其标准不太一致。如现在女孩子穿超短裙大家都觉得漂亮,但70年代哪个女孩穿超短裙大家可能怀疑她精神异常。东部非洲的某些部落把出现幻觉的人供奉为“神灵”,而文明社会均把幻觉视为精神异常。因此,一个人是否正常要结合所属的民族、环境和时代情况具体分析。
心理和环境的统一性——社会尺度。
即行为为所在社会文化所接受,其行为能为常人所理解,没有明显离奇和出格的地方,也就是主体的心身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作用之间维持和谐和统一。如果这种统一性遭到破坏,就可能属精神异常。如在家里穿背心、内裤很常见,但如果穿背心、内裤去上班、去听课、去逛大街就显得和环境不协调。夏天,大家都穿短袖你穿棉裤棉袄,那就和环境很不相称。某机关有一位漂亮女孩,头发很长,其母出于关心,叫她去剪短一些,她“一气之下”剃了光头。母亲觉得其行为过于极端,前来咨询,结果一查,该女患有精神分裂症。女孩子剃光头既不违反法律也不违反制度,那为什么要考虑精神病呢?因为女孩子剃光头不符合最基本的社会规范,不符合我们的习俗和习惯。当然,诊断精神分裂症还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和指标。
自身精神活动的协调一致性和完整性。
即各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思维、情绪、行为之间协调一致性。如体验一件高兴的事情应有愉快的表情。正常情况下不应出现持久的幻觉和妄想,如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对不存在的事物坚信不移,总是怀疑有人对自己跟踪和监视,强烈的不安全感等就属异常。自身精神活动的协调一致性和完整性遇到破坏是精神异常的重要标志。
性格的相对稳定性——前后对比的概念。
一个人的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比如一个脾气温和的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较温和的,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会经常为小事而发怒,这是每个人都有体会的事情。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是这个道理。
我们强调“对比”的概念,是把他的表现和他的过去相比。我们说一个人“今天不正常”,是说他的表现和他过去的一贯表现不一样,这里“不正常”有“与往常不一样”的含义。
如果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这段时间话特别多,喜形于色,整天忙个不停,心理科医生可能要怀疑他“轻躁狂”。但如果这个人平时就非常外向,喜欢开玩笑,本身是个“乐天派”式的人物,那就另当别论了。故一定要强调对比——这里是纵向对比,现在与过去比。如果性格有明显改变而又不属于心理学的正常变化范围,就要考虑是否精神异常。
但应该指出,性格的稳定是相对的。有些人在遭受重大刺激后性格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是可以理解的。如一对开朗的夫妻,儿子出了车祸以后一直比较沉默,性格变得内向,这完全可以理解。
统计学多数——横向对比。
生物学变量多数呈现正态分布,如身高、体重、智力、性格等。精神正常的标准是基于常态曲线的数学原理而设立的,它的基本假设是:同一环境和背景下,大多数人的行为是正常行为。
例如:2岁的小男孩在公共场合玩弄生殖器,大家不仅不把这看成是病态,反而觉得挺有趣。为什么没有看成是病态呢?因为多数小孩如此,如果他长到20岁依然如此,那我们就怀疑他有病,为什么?因为20岁的男青年几乎不这样做。
必须注意的是,“少数”不是“异常”的同义词,如有些女同志终生不结婚,比例小于5%。从统计学上看,不在大多数人的正常范围,但“不结婚”对社会没有任何危害,我们也不会说这是心理上的病态。因此,统计学标准应结合其他标准一起综合判断。
“正常”和“异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要绝对和孤立地理解。脱离了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来讨论正常与异常是毫无意义的。“心理障碍”、“心理变态”等词汇屡见报端,那么,这些名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何区别呢?
一般来说,精神病指的是一类较为严重的精神异常,或称重性精神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遭到破坏,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心理活动明显异常,其行为对本人、社会、家属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态缺乏认识,否认有病,不愿就医,拒绝吃药。
“心理障碍”不是一个标准化的名词,但其基本含义是指轻性精神障碍,其中主要是指神经官能症。表现为精神功能削弱,有较多的情绪反应,尽管社会适应能力有所减退,但对周围人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大多自知有病,并感到苦恼,主动就医。“心理变态”同样不是一个标准的医学术语,但其基本含义过去指的是变态人格,现在称为人格障碍。人格是指一个人习以成性的行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经常性的情感倾向、意志特征和行为方式。若这些方面的心理特征影响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不断给别人和自己造成麻烦,便称人格障碍。人格障碍者一般智能是正常的,因此不是智力问题,没有幻觉妄想等,不属于重精神病。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性格出了问题,生活中的怪人。
心理变态有时也指性变态行为。性变态指性对象选择异常,如同性恋、恋物癖等及对性行为方式异常如窥阴癖、露阴癖等(偷看他人生殖器或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生殖器获得快感)。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有时也不能截然分开。精神病的产生有一定的人格基础,也可以在其早期表现为神经官能症症状。精神病痊愈后也可以遗留神经官能症症状和人格改变。
预防精神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每人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有真正良好的生活质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