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收起左侧

谈全媒体时代科普作品之策划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8660
主题
39
精华
0
墨水
110

发表于 2022-2-27 18: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来,科普图书的出版总体呈上升趋势,无论是引进版科普还是原创科普,在绝对数量上都是增长的。在这种看似乐观的现象背后,却是一些严峻的现实:科普出版仍然存在着好作者难找、形式单一、目标读者不买账等问题。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的技术升级和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我们共同进入一个被“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的“全”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这种全媒体时代的背景,给科普作品的策划出版提供了怎样的契机呢?
内容仍然为王,形成知识资源库
我国现阶段科普创作者的积极性不高,更是缺乏权威的科普作者。我国较少有一流的科学家专门从事科普工作,能够胜任科普工作的科学家人数也有限,导致好的科普作品一稿难求。但是经过一些科学家和科普出版编辑的多年努力,市场上也不乏好的科普作品,并产了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如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防雷避险手册》及《防雷避险常识》挂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在版权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将书中知识点、图片等碎片化并定期修订,形成科普知识资源库。在策划新的科普图书时,如果涉及相关知识点,可以直接调用资源库中的内容资源,形成新的图书或专题。如策划普及暴雨知识的选题,可以直接调用暴雨的形成、危害、预防措施等经典知识资源,较快形成内容权威的科普图书。
全方位策划,使科普作品形式更加多样化
科普作品原来都是以纸书、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的表现形态更加丰富多彩,从表现形式来看,除了传统出版的文字形态之外,更多的是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Flash、检索、关联等进行整合,形成图书、影像、游戏、片段等多种形式来表现相关的内容。如对暴雨知识的普及,原来只能图文并茂地介绍暴雨的形成、危害等,不够形象不够直观,如果配以暴雨形成时水汽动态聚集影像,暴雨造成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影像,可以更直观更震撼地表达相关知识,使人印象深刻。
找准读者定位,形成交互式服务
读者定位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选题策划的重要环节,细分读者定位才能准确地找到目标市场。科普图书更是要求读者定位准确,让目标读者接受相关知识更容易。科普图书的读者对象大部分都是定位在广大青少年和农民,而青少年专注于学业,与学业无关的图书较少关注;农民更多关注与农业生产相关技术的普及图书,这样导致科普图书即使准确定位在这两个群体,销量仍然不佳。因此,科普图书的读者定位可以更加广泛,拓展至都市白领、领导干部、城镇居民、企业管理者、建筑工人等等,细分读者对象,形成层次。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利用数字出版技术,形成更细化的阅读服务。还以暴雨知识普及为例,针对领导干部,普及暴雨来临时决策层面的知识;针对农民,普及暴雨对农作物成长的利与弊;针对企业管理者,普及暴雨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等等。这些分层次分对象的科普知识可以通过短信定制、微博、报纸专栏推送至需要的人群,起到知识普及的作用并能学以致用。通过新技术与读者互动,能够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同时也能引起读者对作品的兴趣和需要,形成更多订阅。
利用全媒体,使科普作品的传播更加立体化
传统科普作品的传播通常通过有形实体书店或出版单位独有的渠道进行传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群体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例如互联网、手机。通过网络发布新书信息,及时迅速。影像、游戏、片段等其他形式的科普作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会得到广泛传播。以气象科学知识普及为例,除了图书之外,有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中国气象科普网、中国气象报、数字气象科普馆等全媒体传播渠道,使科普作品的传播更加立体化。
科学普及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在新的环境下探索科普作品创作、传播的新方法、新趋势,策划出读者喜闻乐见、社会效益巨大的科普作品是科技出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系气象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