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收起左侧

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5484
主题
56
精华
0
墨水
150

发表于 2022-2-27 18: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思南县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9306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3204万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1453万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8403万元,增长22.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47:17.7:27.6调整为2011年的33.1:22.6:44.3。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一三二”格局转变为2011年的“三一二”格局,实现了县域经济结构由农业经济占主体向服务业和工业经济占主体的质的转变。
2.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1年,全县着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克服了特大旱灾带来的严重影响,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20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8%。通过抓主导产业,全县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茶叶、烤烟、蔬菜、经果林、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等七大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11年全县肉类产量40089吨,比上年增长0.28%,水产品产量3420吨,比上年增长19.58%;烤烟产量4650吨,比上年下降21.64%;水果产量8679吨,增长128.4%;蔬菜播种面积10764公顷,增长36.57%。
3.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思南县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目前,全县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8个,其中蔬菜品种8个,面积达到8000公顷,茶叶获无公害产地认证4137公顷,获有机产品认证197公顷。全县累计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生产企业(包括专业合作社)共15家,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家、有机农产品认证2家,QS认证8家,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5家,HACCP认证2家。
4.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全县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战略机遇,着力实施项目拉动和招商引资牵动战略,突出特色,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迅速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和工业项目建设力度,以园区建设聚集工业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了以电力、建材、化工、船舶制造、煤炭开采为主要工业门类的工业体系,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1年,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301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0.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按2000万元口径统计)实现总产值16.5亿元,其中:实现轻工业产值2.25亿元;实现重工业产值1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7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实现轻工业增加值0.35亿元,增长172%;实现重工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37.8%。
二、发展优势明显
1.生态环境优越
思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二欠”程度深,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相对落后,但生态环境极为良好,森林植被种类丰富,构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境内有中国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观赏性和科普价值的连片唁斯特石林,有奇特的峡谷、河谷、天生桥、多层溶洞、天坑、地下河、喀斯特泉等多种地质奇观,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示范基地”、“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
2.自然资源丰富
全县水能蕴藏量达140余万千瓦,境内主要矿产有煤、铁、雄雌黄、重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等。煤矿储量较大,特别是石材资源(主要以大理石为主)十分富足,目前已探明石灰岩大理石矿点42个,资源储量达3亿多立方米,潜在经济价值534亿元。
3.交通优势凸显
乌江纵贯南北,通航水域137公里,客货码头8个,乌江航道提级整治后500吨级客货轮可直达长江。随着杭瑞、思剑两条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全境、思南枢纽港建成,将形成通往遵义、重庆、贵阳、怀化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4小时经济圈,缩短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思南加速发展、后发赶超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正在凸显遵义、重庆、贵阳、怀化等经济较发达地区4小时经济区。
三、存在问题
1.现代农业潜力发挥不足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抗灾能力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大,生态环境脆弱,防灾抗灾能力弱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人均有效灌面仅0.022公顷,农业靠天吃饭现象仍较为严重。第二,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仍相对滞后,通村通组公路的通畅率和通达率不高,等级低,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近年来,全县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产业化开发程度仍较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步较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落后,特色农产品流通不畅。特别是农户家庭经营耕地分散、规模太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对土地高度集中、连片规划、机械化耕作的需求,大大限制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三是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我县农产品以大宗初级产品为主,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粮猪型结构为主,种植业比重偏高,耗粮型牲畜比重过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率不足10%。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相对滞后,新型的现代营销体系不尽完善。
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较低。我县农村人口多,剩余劳动力量大,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普遍较短,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增收致富的有效技能。
2.工业结构有待优化
从现有工业结构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轻重工业比重不合理,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比重达到81.9%,轻工业仅占18.1%;二是传统工业比重高,现代工业比重小,电力、煤炭、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5大产业仍支撑着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而以生物制药、微电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县还处于空白状态,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源消耗和高耗能产业拉动。
四、思考和建议
1.抢抓政策机遇
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年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一系列有关促进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方面的文件,必须抢抓政策机遇,做好谋划,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更多的中央财政项目投入扶贫开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生态发展之路。
2.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主要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加快催生生态产业,深入实施绿色战略。一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山区宜居城市,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力度,积极推进乌江干流等主要河流综合治理,逐步打造成长江中上游重要山水旅游城市。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开发茶叶、烤烟、蔬菜、经果林、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等七大优势主导产业,培植休闲观光农业。三是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旅游休闲基地。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好“石林、温泉、乌江”三张名片,大力开发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
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新步伐,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逐步打造成黔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等重点经济区的重要商贸集散地和货物中转站。引进知名商贸和物流企业,积极建设大型物流项目,培育现代物流业龙头企业,推进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商贸中心城市。
4.发展基础工业优势
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布局,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发展高效、节约、循环的现代产业,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新兴制造业基地。重点推进船舶制造、电子信息、氯碱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比较优势行业与长三角、泛珠三角、成渝经济区的配套协作,加快形成新兴优势产业。
5.提升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质量
着力抓好“一区三园”建设,即思南县工业园区(包括关中坝船舶工业园、灯油坝工业园、双塘工业园),要积极围绕园区确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招商,不仅要注重引进大项目、好项目,而且要着力引进产业链长的项目,突出抓好高新技术项目,找准产业配套对接的切入点,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产业化。
6.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人口向非农转移,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和国家产业政策,抓住制造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推动工业的聚集发展和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一手抓县城的发展,一手抓以许家坝、塘头、大坝场为代表的小城镇建设,实现县城与城镇、城镇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增大区域经济总量。
7.加强以薄弱环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网络。要通过多种渠道迅速增加投入,加快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优化城乡区域发展环境。
8.实施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战略
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增强企业“科技兴企”意识。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实现自主创新助推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使用,为全县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中共思南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郭渐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