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西方差异对语篇理解的影响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5560
主题
49
精华
0
墨水
132

发表于 2022-2-27 19: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通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向学生输入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有关知识,才能帮助他们培养符合英语习惯的思维模式,避免用汉语的思维习惯去构思,进而从理性认识的高度来帮助他们掌握英语写作技能。
【关键词】中西方思维 差异 语篇理解
一、引言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思维离不开作为材料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行,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另一方面,思维还支配着语言,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功能性和丰富性。向学生输入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有关知识,才能帮助他们培养符合英语习惯的思维模式,避免用汉语的思维习惯去构思,进而从理性认识的高度来帮助他们掌握英语写作技能。
二、中西方思维的差异
2.1民族文化差异对思维的影响
西方民族性格直爽,说话不拐弯抹角;而中国人则较含蓄,重暗示。这种民族性格的差异明显反映在两种语言风格上。此外,西方人比较强调客观事实,注意事物的具体性与准确性,在进行逻辑推理和写作时,通常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展开,注意推理和逻辑。因此,英文写作中多引用实例和数据,按形式逻辑直线推理,而中国人思维有具体化倾向,表现在语言中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具体的形状,印象和声音来传递思想和信息,反映在语言组织上,就是习惯意合来使词语富于形象性。
2.2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2.2.1重悟性性与重理性之差
中国在传统思想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强调通过直觉经验,观物取象来把握外部世界,在教育方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学生若不是不懂想懂,便不去开导他;若不是想说而说不出,便不去启发他,教给他方形的角,他还不能推知其他角,就不重复教他。孔子强调的就是悟性教育(李柯,2005)。受此影响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重悟性而非逻辑推理。与此相反,在西方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客观主义哲学,反映在语言观上就是语言应以字面的无歧义的,不受语境限制的方式来反映客观世界;词汇本身是任意而无意义的符号,只是籍着与世界上事物的直接对应才获得意义;理性是根据逻辑规则进行演算的纯形式能力。理性思维则可以被看作是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的操控。
2.2.2螺线思维与直线思维之差
西方民族从古希腊开始就注意形式逻辑,形成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力求从独立于自我的自然界中概括出某种纯粹的简单观点,因此西方人在思维形式上具有一种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的鲜明特征。在古希腊,人们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辩,建立起一套称之为西方人思维基石的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把演说的篇章概括为:开头,提出问题,分析论证,结尾。而中国传统哲学一直宣扬“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从主体上,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上加以认识,予以解决,是整套思维模式,因此,汉民族的思维模式重综合,重主体意识。可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直觉,具体为特征,思维活动大多是螺旋式地饶圈向前发展。(李松涛,2005)
2.2.3贬己尊人与个性张扬之差
中国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尊卑有等,亲疏有序。这一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直接结果便是中国的贬己尊人礼貌准则。而西方文化则是“平等娶向的”。直呼长辈的名字,以长辈的名字为子女命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西方封建社会较短,文艺复兴运动使得人们早早接受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他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因此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张扬。
2.2.4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之差
中西方思维还存在着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的差别,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人法自然,万物皆备于我,所以凡事凡物都有和强的主体参与意识,语言表现上多以人作主语。西方人由理性的分析而执着于主客分离和区别,所以一方面或以人这个主体为主语,或以事物这个客体为主语,视情况而定;另一方面更多地抱客观审视的态度,以事物为主语,对之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和描述。(何善芬,2002)
三、中西方思维差异对语篇的影响
3.1语篇的开始
由于西方思维形式是“个人主义”,所以强调个人意见的表达,说起话来很自信,倾向于用直截了当的态度对待别人,英语段落往往先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态度明确,而中国古典思维认为万物相生相克,且均有联系,故语篇的开始往往是很远的相关外围问题入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一直在外围团团转,迟迟不肯进入主题。另外,对于语篇的切入点中西文章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3.2语篇的发展
西方人由于受截然二分的宗教哲学观的影响,思想极端化,语篇的发展是直线式向发展的。典型的英语段落是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即主题句(topic sentence)开头,然后分几个方面对这一主题句进行阐述和发展,一层一层下来,段落的每一个句子既是它前面的句子在语义上的继续,又是对主题句的进一步的发展。段落的最后一句不仅是对主题句的照应,而且又引出后面一段的意思(蔡基刚,2000)。而中国中庸思想的中心就是培养人懂人情,不走极端,受其影响,中式语篇的发展呈“S”字形发展的趋势,其论证过程遵循“转”的模式,它虽然也对一个意思(有时是数个意思),进行阐述,但这种阐述是顺着思想的自然发展,如流水式螺旋向前运动的,也就是说段落的语意是自然流动型。
3.3语篇的结尾
中式的主体思维主观性强烈,往往对读者的判断力持怀疑的态度。表现在写作上是作者结尾结论化倾向,即有作者出面给出结论,它是语篇结束的标志。而且汉语文章结尾较严肃,倾向于引言,特别是引文政治领袖的话,并使用感情诉诸的手法,以激起读者的感情。从内容来看,汉语文章结尾说教味道也大,绝大多数的论文文章的结尾都有“我们应该”,“我们必须”,“让我们”,“只有。。。才能”,“奉劝”等教训式或口号式的内容。而英语民族强调“物我分立”,其思维强调客观,公正,信奉“let the facts speak for themselves”,写作追求最大限度的客观性(maximum objectiveness),使读者确信作者并未搀杂个人的观点为目标。因此英语文章的结尾比较轻松,往往通过引言,反问,故事等来结尾。
四、结语
中国学生只有了解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认识英汉语篇上的差异。向学生输入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有关知识,才能帮助他们培养符合英语习惯的思维模式,避免用汉语的思维习惯去构思,进而从理性认识的高度来帮助他们掌握英语写作技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