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0
收起左侧

“杯弓蛇影”典故源流研究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7700
主题
44
精华
0
墨水
124

发表于 2022-2-27 19: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杯弓蛇影”典故源于汉朝时期的一个关于请客喝酒的故事,最早见于《风俗通义》怪神篇。“杯弓蛇影”这则典故虽在后世引用不多,但是因为其寓意丰富,仍旧形成了多种典形,常见的有“杯弓蛇影”、“弓影杯蛇”、“杯蛇”、“杯中蛇”、“影中蛇”、“广客蛇”、“雕弓蛇”、“弓蛇”、“画蛇杯”、“杯弓”等。在明清两代,其使用形式比较灵活。特别是运用于小说之中。“杯弓蛇影”典故内涵丰富,主要指因错觉而产生的疑惧,形容怀疑多端,自相惊扰。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现实意义十分丰富。
关键词:“杯弓蛇影” 变体形式 使用情况 内涵 现实意义
0 引言
近日在观看国内一知名娱乐节目时,其游戏环节出现了“杯弓蛇影”这一典故,遗憾的是,这个涉及到与今年生肖年的典故,却难住了在场几位全国有名的主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珍贵的历史知识文化开始被现代社会所取代。典故是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炫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当尽力维护与传承这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于是,便产生了对于此典故源流进行研究的想法。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时代的进步下,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于心理问题,但是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关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并留下了相关的典故作为文字记录。
以心理学治疗案例的典故为例,广为人知的就有“三顾茅庐”、“破釜沉舟”、“四面楚歌”、“望梅止渴”、“缘木求鱼”等。它们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我们应当致力于其研究,让其所倡导之精神延续下去。
本文选取心理学方面典故之一——“杯弓蛇影”来研究,以求获得一定的心理学意义和价值。
1 “杯弓蛇影”典故溯源
汉代,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中提及:“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後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
唐代《晋书·乐广传》中有“杯弓蛇影”记载:广字修辅,迁河南伊,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据现存文献检索结果,“杯弓蛇影”作为固定的典故形式首次出现应当为清人黄遵宪《感事》诗:“金玦庞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此后,“杯弓蛇影”典故广为流传,常见于后世各类文献。
2 “杯弓蛇影”典故释义
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载:应彬请杜宣饮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杯弓蛇影”典故是源于乐广曾经有一对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时,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墙壁上悬挂一张漆有蛇图案的角弓。乐广推测朋友所言的杯中“蛇”乃角弓的影子。于是乐广又按上次的布置要朋友吃酒,朋友又见“杯中蛇”,乐广就将其缘由全部告知,朋友听后豁然开朗,久而不治的病全好了。原来他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乐广朋友因酒杯中角弓的倒影生疑,且大病久不愈。喜欢刨根问底的乐广注重调研,通过再次邀朋友喝酒解开了“杯弓蛇影”的谜团。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用科学的视角去审视各种难解的问题,要用执着揭露事实真相,以求得正确的解决方法。
“杯弓蛇影”在流传的过程中延伸了许多典型,后世也将此典故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案例分析,一直流传下来。
3 “杯弓蛇影”变体形式考察
“杯弓蛇影”典故形成之初,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偶见于散文,多为其变体形式出现,如汉代所用“杯中蛇”、“广客蛇”。
《汉·风俗通义校注·怪神·第九》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汉·风俗通义校注·怪神·第九》
困学纪闻十三:“乐广客蛇影,与风俗通所载杜宣事同。”戴埴鼠璞:“大率奇事易失实,虎石、蛇杯,意义略同,皆有二出。”
宋辽金时期,随着语言及文学体裁的发展,“杯弓蛇影”典故的使用日渐增多,使用频率远多于前期,并出现了“杯蛇”、“画蛇杯”、“杯弓”、“雕弓蛇”等变体形式。
《林间录·卷上》
遂不复求师,即日还海东,疏《华严经》,大弘圆顿之教。予读其传至此,追念晋乐广酒杯蛇影之事,作偈曰:“夜冢骷髅元是水,客杯弓影竟非蛇。个中无地容生威,笑把遗编篆缕斜。”
《稼轩词》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沈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宋·辛弃疾·《稼轩词·水调歌头再用韵呈南涧》
千古老蟾口,云洞插天开。涨痕当日何事,汹涌到崔嵬。攫土搏沙儿戏,翠谷苍崖几变,风雨化人来。万里须臾耳,野马骤空埃。
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黄花憔悴风露,野碧涨荒莱。此会明年谁健,后日犹今视昔,歌舞只空台。爱酒陶元亮,无酒正徘徊。
元代“杯弓蛇影”的使用状况基本承袭了宋辽金时期的用法和变体形式,并产生出“弓蛇”、“影中蛇”的新兴变体形式。
明清时期依旧是典故出现的高峰期,这期间“杯弓蛇影”典故广泛用于各种文体,使用频率也较高,并且出现一些新的变体形式,如“杯弓蛇影”、“弓影杯蛇”等,“杯弓蛇影”这个典故的定型也是在明清时期定义下来,作为典型被广泛引用。
清·《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正话间,漏已三滴,渐见风扫云开,一轮涌出,乃大喜,倚窗对酌。酒未三杯,忽闻桥下哄然一声,如有人堕。就窗细瞩,波明如镜,不见一物,惟闻河滩有只鸭急奔声。余知沧浪亭畔素有溺鬼,恐芸胆怯,未敢即言,芸曰:“噫!此声也,胡为乎来哉?”不禁毛骨皆栗。急闭窗,携酒归房。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清·《红楼真梦·第十九回·登鹗荐稚兰邀特简》
宝钗道:“他如今决不说那些话了,简直换了个人似的。我想他从前也因积虑太深,觉得处处都是杯弓蛇影。有的说他尖刻,有的说他脾气乖僻,那里是他的本性呢!”二人又说了一回闲话。
清·《窥园留草·卷一》
自从编列军中籍,更作逍遥法外人;
杀父屠兄民有恨,命俦啸侣盗皆春。
杯弓蛇影相疑忌,报道前营走廖伦。
逃军宪法坐斩律,况原是匪罪何恤?
民国年间某些文献也沿用了“杯弓蛇影”的典故。
民国时期·《汉代宫廷艳史·第三十六回》
景帝本是一位风流之主,当时原有一种流言,说他们兄妹两个,似有暧昧情事,虽然没有切实佐证,单以他与长公主随便调笑,不避嫌疑,市虎杯蛇,不为无因。
“杯弓蛇影”现常被后世用于心理学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杯弓蛇影”这一现象,可将其归类为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它的确有可能摧毁一个人精神和状态。
4 “杯弓蛇影”典故的历代使用情况分析
4.1 句法结构 “杯弓蛇影”的典故在历代文献中出现时,从句法结构来看,一般有做主语、谓语、表语、宾语或定语,或独立成句。
杯蛇致疾(主语)
我想他从前也因积虑太深,觉得处处都是杯弓蛇影。(表语)
予读其传至此,追念晋乐广酒杯蛇影之事,作偈曰:“夜冢骷髅元是水,客杯弓影竟非蛇。(定语)
而黄世俊、钱继廉,髫齿乳臭,清朝始获鼓箧黉宫,贼实欲得之而甘心,若纳款助饷之事,审系莫须有,恐杯蛇弓影不足以彰如铁之案也,相应释放。(宾语)
东林之局,始于神庙宠郑贵妃,有母爱子抱之意,而一二贤者,杯蛇弓影,形诸章奏,乃神庙不加严谴,望风者遂疑真有其事而竞起,欲因以为名高,且欲结知东宫,以为厚利。(独立成句)
4.2 近义联用 “杯弓蛇影”典故在历代文献中,或独用,或与其它典形联用。其感情色彩多为贬义。与之具有相近含义的典故还有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满腹疑团、狐埋狐搰。皆表示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神经敏感,含贬义。
古人作诗文擅用典,“杯弓蛇影”独用的情况偏多,一般与之联用通常是感情色彩相同,意义相近的词语。根据此典故的含义和背景,一般连用的词语为“猜测”、“猜疑”、“误判”等。
《稼轩词》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沈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偏安排日事迹·卷十一》
不然,葛藤不斩,弓蛇自疑,一波复作;起桐封之危疑,滋委巷之裨说,开□网之□端,可乎哉’?会谦益、绍芳各具疏辨,而上亦召对阁臣于内殿,皆请包荒以安反侧;遂诛大悲于市。
《列朝诗集·甲集第十六》
濠上人来书数行,开缄如对语琅琅。酒杯已辨弓蛇误,药杵无劳玉兔将。
5 “杯弓蛇影”典故内涵解析
5.1 自相惊扰,虚惊一场 “杯弓蛇影”的典故一方面讽刺了被杯中蛇影吓倒的病人,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心病还须心药来医。乐广清楚朋友所得之病与一般的伤病无关,皆因暗自生疑引起。所以他再邀朋友吃酒,巧妙地运用心理暗示对症下药,解了朋友的顽疾。友人不来是因为上次被酒杯中角弓的倒影吓倒,这是病因,要针对病因下药,药到才能病除。因而“复置酒于前处”让友人“所见如初”,然后告之实情,解其惑,愈其病。这一典故引伸出“杯弓蛇影”的成语,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虚惊一场。
5.2 通过研究,获得真相 通过这则典故的内在含义,我们知道乐广的友人因看到“杯中蛇”而疑心重重,大病不愈,差点儿因此送命。乐广了解实情后再次邀约,终于释其疑,愈其病。从“杯弓蛇影”的典故中,我们也可以将此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学会通过调查研究探寻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6 “杯弓蛇影”典故的现实意义
6.1 心理学方面影响——克服生理性错觉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杯弓蛇影”的典故现象其实是对外界事物的错误感知,是一种可纠正的生理性视错觉。这种生理性视错觉与阴郁多疑的性格有直接关联,平常不够乐观、遇事多疑、习惯捕风捉影的人遇到类似情境后,心生恐惧,继而这种恐惧感映射到身体机能上,致使躯体功能失调,表现出一些神经官能症,严重者会发展成疑病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当时被杯中蛇影吓到的人所得之病可能是现在说的心身疾病或神经症,这种病不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坏,亦非病入膏肓。典故中主人一番解释能起“久病沉疴”,说明了心理暗示在病发症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表明心理治疗(主人的解释)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对症下了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产生生理性错觉。比如,夜深时你一人等爱人归家,可能会将门外的声响误听成爱人的脚步声;在光线幽微的房间里看墙上的镜子,你会误认为是透亮的窗户等等。这些景象都是可以纠正的。
但是病理性错觉多发生于人神志不清时。比如,在病床上将身着白大褂的医护看成一头白熊,把输液管看成蛇等等。病患产生这样的错觉后容易信以为真,无法自行纠正,甚至在特殊境遇下会有过激的“防卫”行为。因此,病理性错觉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症状,应该按精神病进行治疗。
生理性错觉导致心理偏异的人,通常性格比较封闭,且敏感固执,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会特别关注身体健康。一旦察觉身体的变化,即便是正常变化,也会常常将之误认为是疾病,而后盲目就医,而且很容易被庸医误导。若医生言行不慎,疑虑会进一步加深,在这种情况下极易患上疑病症。对于患有疑病症的人,即便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或医生给出一般的解释,都难以彻底消除其疑虑,进而导致反复求医,一种疑病症状消除了会有可能生出另一种新的怀疑。这类病人的治疗需要病人与医生配合,对医生信任,加强信心,调整情绪,安排适当的工作及文体活动,使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外界去,无病呻吟、空闲无事、冥思苦想和长期休养,都是有害无益的。
6.2 心理学中暗示的重要性 “杯弓蛇影”所表现出来的另一种心理现象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暗示。暗示不可小觑,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心,让人达到一个较为亢奋的状态。当然,消极的心理暗示更会带来不必要的危害。但是在心理学中,合适的心理暗示才是真正的良药强方。高强度的暗示在带来良好的自信和较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为有些高强度已经脱离现实的心理暗示所获得的自信是比较脆弱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失败。通过高强度的心理暗示获得的自信心在遇到失败时,会更多的将失败归结到自身能力问题上,从而受到巨大的伤害。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状态,用积极而切合实际的鼓励言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这样便既可以增加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对生活充满信心,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7 结语
“杯弓蛇影”的典故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其含义不但告诉人们心理暗示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告诫世人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弄清事实的真相。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不断增大,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不会误入歧途,造成更大的损失。
“杯弓蛇影”这个典故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典故也一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延续,警醒后人。
参考文献:
[1]袁林,张宇,等.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2]陆樽梧,李志江.历代典故辞典[M].作家出版社,1990.
[3]汉语大词典2.0版(电子版).
[4]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四版.
[5]理查德·格里格.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