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收起左侧

大学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幼儿园小朋友

Rank: 1

积分成就
UID
10102
主题
8
精华
0
墨水
24

发表于 2022-2-27 1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调研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焦虑发生率高于男生;二、三年级学生的焦虑发生率较高于其他年级;各种外界因素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地刺激学生发生焦虑,焦虑情绪与性别、年级、生活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多给予子女鼓励,注重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焦虑状况;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一、引言
焦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1]。焦虑症曾被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激惹心脏、神经循环衰竭、血管运动性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各种名称。经外部研究数据的表明人们患焦虑症的机率为1.48‰,女性多于男性,约2:1[2]。美国的资料显示,广泛性焦虑症患病率男性为2%,女性为4.3%。惊恐发作的患病率男性为1.3%,女性为3.2%,广泛性焦虑症大多起病于20-40岁,而惊恐发作多发生于青春后期或成年早期[3]。焦虑症的具后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素质有关,如处理得当,大多数患者能在半年内好转。一般来说,病程短、症状较轻、病前社会适应能力完好、病前个性缺陷不明显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不佳。也有人认为,有晕厥、激越、现实解体、癔症样表现及自杀观念者,常提示预后不佳。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追求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比普通群体面临更的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他们是更易于遭受侵袭的群体。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随机抽取广州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500份调查文件,收回有效问卷49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75%。其中男生252人,女生239人,大一145人,大二143人,大三101人,大四91人。
2、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共20个条目,得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4]。
(2) 研究程序。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宿舍为单位抽取被试,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数据统计为excel软件。
三、结果
1、不同性别大学生焦虑情况的比较
在性别方面,总体上女生的焦虑发生率高于男生。男生重度焦虑的人数占到0.79%,女生1.26%;中度的男生4.37%,女生5.86%;轻度男生66.67%,女生为68.62%。
2、不同年级被试大学生焦虑情况的比较
不同的年级,焦虑的发生率也存在一些差异,但也不十分明显。大二与大三两个年级的焦虑状况较为严重。但总体上还是,焦虑严重的情况较少。 重度的大一0.6%,大二1.36%,大三1.11%,大四1.15%;中度的大一2.4%,大二1.36%,大三7.77%,大四3.45%;轻度的大一60.48%,大二73.46%,大三71.11%,大四67.82%。
3、影响焦虑因素调查
在问卷中,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最近半年中,考公务员、考研、考四六级(14.05%),现实与理想的差距(8.05%),人际关系上的烦恼(82.14%),就业问题(18.94%)等是造成自己焦虑的主要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处于焦虑中的大学生,有很多倾诉内心的想法,但是有较多能倾述的对象仅有19.96%,高达71.89%的被试大学生觉得有少数几个可以倾心,而剩余的8.15%则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这样的倾心对象。
4、大学生焦虑的应对技巧
被试大学生选择解决焦虑状态的方法一般有转移法(如看书,玩游戏,娱乐)(40.38%)、发泄法(如运动、哭泣、大喊)(22.16%)、压抑法(如睡觉、喝酒、强装开心)(15.17%)、顺其自然,不过分追究(21.69%)。
另外,认为增加自信、学习自我松弛、自我暗示催眠对排忧解虑具有很大作用的人有54.38%,认为有一点点帮助的有39.51%,认为完全没有任何帮助的有6.11%。
四、讨论
1、大学生焦虑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存在焦虑情绪。女生占的比例比男生略多,年级不同,所占比例也不同,大二、大三所占的比例较高。与心理学家陈坚的调查:86.3%的中国大学生有存在焦虑情况,得到的结果较为接近[5]。表明现在的大学校园存在一种心理问题——焦虑。社会各界应该引起重视,正确处理大学生焦虑心理,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根据调查与访谈结果,大学生焦虑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业因素:面对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难免会感到不安。大学学习讲究自觉,大学里的活动也形式多样,活动与学习的冲突也会引起焦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业与就业的专业不对口,自身原因中的对自己期望值过高也会引起不必要的焦虑。还有大学生不单单只注重于课本的学习,在课程学习中,难免会花费较少时间。因此由学习引发的焦虑现象日益普遍、日益严重,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未来人才的质量水平。所以从这些情况上看,大学生都普遍存在焦虑问题。而且不同的年级、不同性别,焦虑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大三的焦虑感较强,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为:大二大三的刚开始面对以前的生活的空虚而感到愧疚、后悔,再者考证、过级考试大多数在这个时候展开,学习压力较重,容易形成焦虑。
而相对于大二大三的年级,大一年级学生的一般还没确立长期目标,还不怎么了解就业形势、学习重任,所以大一年级总体上焦虑情况没大二大三的严重。而大四的学生时间、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相对与其他方面的考虑比较少,总体上的焦虑情况与大一年级相差不是很多。
(2)性别因素:而结果还显示了女生比男生焦虑所占比率略高,原因是女生心理因素与男生的有着本质的区别,女生的心思细腻,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更关注自身形象和社会评价,其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及男生,因此更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而且女生产生的矛盾自然比较多,容易产生焦虑。生活上的女生计较的比较多,想的也会多,有的甚至会因为想家而郁闷、哭泣等。
(3)生活事件因素:在生活中有多方面的事件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如:人际关系烦恼(家人、恋人、朋友、同学)、就业问题、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担心挂念家人等。
在校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焦虑最为深,尤其是认为同学关系较紧张。因为同学们参加机构社团较多,比较关注机构的工作,从而减少了对班级同学的关注,再者,平时的相见相处机会较少,与同学们难以形成较亲密的关系,所以对同学关系的焦虑感较强。
而就业因素也是影响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在校学生毕竟以学习为主,较之其他因素就业因素的影响较轻。大四学生焦虑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并呈现向低年级蔓延的趋势。18.94%的同学感到就业压力大于学习压力,而这种就业压力又很少能够转化为充实和提升自己的动力。
2、减轻焦虑的对策与建议
(1)学校应重视教育人,而非毕业率。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机构,定时开展有关心理知识的学习活动,最好有针对性的,并定时进行心理测试。对有问题学生进行辅导、指引,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改革高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为本,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有学校应高度关注高危焦虑人群,及时消除他们的焦虑不安情绪,知道他们走上心理健康之路。
应特别指出的是,学校建立心理机构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所以,心理机构对帮助学生减少焦虑有着不可置否的责任,可适当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减缓心理压力,减少心理烦恼,排解心理焦虑,如开办的心理游园会、心理情景剧、团体辅导活动等特色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忘记忧愁,减轻压力,排解焦虑。
另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有关于焦虑方面的心理知识竞赛、心理讲座、心灵电影等或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应对心里焦虑的能力。最后,学校在班级里挑选心理联络员以关注班里同学的心理焦虑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让大学生得到及时的治疗也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2)家庭多给予子女鼓励。家长有必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采取平等的教育模式,避免使用惩罚、拒绝等消极教育方式,把对子女的要求和管束作为一种关心和爱护的表达;应该加强与子女间良好的感情沟通,给予子女关爱、尊重和理解,避免与子女产生疏离感,多注意其心理的变化;父母有义务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环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3)从自身做起。首先,加强自身的心理锻炼,增强心理健康知识。当出现负面情绪时,最好找各种可能的方式发泄,如找朋友、听歌、看书来转移。正确调整人际关系,处理好朋友关系。其次,端正学习目标,坚持执行计划,努力建立学习兴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正确的给自己定位,对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因此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情绪。再次,学生自身应该自强、自立,正确对待就业竞争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还有最重要的是应该坚持强身壮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就有时间与机会去关注精神面貌了。
【参考文献】
[1] 肖凌燕,邹泓.大学生特质焦虑:结构及其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04)1245-1247.
[2] 李宏伟.大学生焦虑症发病现状与运动疗法干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7)114-116.
[3] 姚萍,林梅.浅谈大学生抑郁症产生原因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10(17)87-88.
[4] 陶明,高静芳.修订焦虑自评量表(SAS)的信度及效度[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05.46-49.
[5] 陈坚,王东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3.211-2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