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收起左侧

好斗的蟋蟀|1000字优秀作文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104
主题
51
精华
0
墨水
140

发表于 2023-7-2 18: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蟋蟀在北方俗名叫“蛐蛐儿”,常生活在野草地、农田、瓦砾堆、篱笆根或墙缝中,在夏天出现,到秋天死去(也有极少数能越冬)“蛐蛐儿”既是这些品种的总称,又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来好斗的雄性蟋蟀的名称。这种蛐蛐儿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蟋蟀“雄性善鸣,好斗……因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的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
蛐蛐儿的身体一般长1.5厘米左右,大致分头、颈、躯干、足、尾几部分。
蛐蛐儿的头从前面看呈三角形,上部长着两根细长而柔软的触须,比一般人的头发略细,直径约0.05毫米,长是身体的三倍左右,摆动灵活。头的下部长有一对大牙,多为深黄色或紫黑色,争斗时用牙互相咬。牙旁各有一个黄白色的小“栓儿”。颈部为筒状,连接头和躯干。躯干前面小、中部大,最后又稍尖,有一条条的黑纹。在颈与躯干的连接处,向后生出一对黑色发亮的翅膀,一般不能飞行,越“年轻”的蛐蛐儿翅膀的颜色越浅。细看,翅膀表面为网格状,网格大多为平行四边形和菱形。这一层较为坚硬的翅膀下还有一层半透明的薄翅。翅膀摩擦能发出响亮的声音。躯干下面有三对足,用来支撑身体。前面一对较小,用于爬行;后面一对粗大,俗称“大夯”,表面有黑色条纹或斑点,用于跳跃,一下能跳约一米远。躯干后部的稍尖处向侧后方长出两根针状的尾儿,约为身长的三分之二,感觉后方动静,死时两尾儿并在一起。
蛐蛐儿好斗,二者相遇必分个胜负才肯罢休。相遇时二者触须来回扫动,若一碰上,便冲上前去“厮杀”起来。有时为鼓舞自己的“斗志”和压住对方的“威风”,在斗前会大声鸣叫。“战斗”中两者张开大牙对咬,并用足支撑身体抬高向前顶。一般力大且牙张得大者获胜,“机智灵活”者也可获胜。胜利后必“引吭高歌”,以示“威风”。有时一场“战斗”结束后败者会被咬伤甚至死亡。
正因为蛐蛐儿好斗,它们就成了孩子们的娱乐品。为躲避孩子们的捕捉,它们也有一套办法。它们善鸣,不论白天黑夜,尤其是阴天更爱鸣叫,易被人发现。因此,它们的洞穴常有两三个洞口。它们在野草地中的洞常向下,一般利用蝉的幼虫所抛弃的洞穴做成,有时还把距离较近的几个洞沟通。它们在篱笆根下的洞一般横向发展。
蛐蛐儿是农业的害虫,如果要开展消灭蛐蛐儿的活动,孩子们说不定会反对。其实,像这样一点一点的捕捉,也可以不使它们数量过多,不至于对农作物有什么大的危害。
               
               
                       
说明对象特征不明确,说明语言呆板平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